30年前曾在日本、20年前在港台、10年前在韩国演绎的经济转型图景,正在中国徐徐展开
进展极快。仅仅17个月,一片空地上就“长”出了现代化的工厂,组建了世界一流技术团队、搬进了最先进的生产线,开始生产第一批自主研发的液晶屏。
这里是深圳宝安光明新区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8月8日,国内最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8.5代液晶面板项目在此开工投产。
项目总投资245亿人民币,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CL)共同投资,是深圳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
此次投产将改写中国液晶屏必须依赖进口的历史,被视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事件。
自此,TCL升级为国内首家拥有液晶电视全制程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并跻身全球同业中的第一梯队,得以与韩国三星、LG等企业同台竞争。
不过,更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TCL董事长李东生意识到,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拥有技术和生产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全球技术的快速反应力和整合力。
TCL所处之局势,亦是中国制造业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经过三十年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正遭遇“成长的烦恼”:依靠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在素有“世界制造业中心”之称的珠三角,转型压力尤为沉重。2008年以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频出新政以催生“创新型经济”,获得产业界的积极响应。
“30年前曾在日本、20年前在港台、10年前在韩国演绎的经济转型图景,正在中国徐徐展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林村看到,产业界志存高远者,都在重塑优势,再度出发。
但对进入攀岩期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前方已无坦途。要存活,需要富有判断力和执行力,并紧跟时代步伐;要取胜,则在此基础上善于整合,开辟新领域,成为潮流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