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的亏损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虽然电子书增长趋缓,但汉王的主营业务依然是盈利的;另一方面,即使今年与市场同步增长,但如果保持现在的支出水平,汉王的毛利将依然无法支持其管理费用。
对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立足将来大笔投入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目前国内的投资状况,企业每花一分钱之前,都应该综合考虑这笔投入会产生的影响和回报。
做技术出身的刘迎建与刚刚上市的汉王在享受融资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承受资本市场的压力;在为未来投入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方面,汉王的路还长。
五问刘迎建
问:很多人关心的是,平板电脑冲击下,电子阅读器市场所受到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答: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电子阅读器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增长非常快,美国12月份Kindle的销量是160万台,与iPad持平。日本市场去年12月份开始启动,欧洲市场也越来越火。平板电脑与电子阅读器的定位不同,iPad看杂志比较好,看视频比较好,但看文字容易让眼睛高度疲劳,不适合长期阅读。电纸书用电子纸的技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疲劳,另外耗电很低,一次充电可以使用二三十天,也比较轻。
今年一季度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苹果对一代iPad的抛售。平板电脑和电纸书有一些功能可以替代,所以在价格上会互相影响。例如,我们的大屏的N800产品一开始的定价是3400元,较iPad的3900元有一定竞争力,但iPad降价到2800元时,我们的产品就显得很尴尬。为此,我们3月份马上做了调整,把N800销售价变更为2900元,其他产品也做了调整。这一过程中,包括给经销商的价保在内,我们损失了一部分利润。
问:过去的几年内,汉王进行了快速扩张,管理研发费也有较大增长。现在电纸书的毛利率有所下降,您是否认为过去的扩张过快,现在又该如何控制汉王的规模,来保证公司健康的成长?
答:汉王科技2008年的营收才两三亿元,2009年达到5.81亿元,2010年是12.37亿元。汉王以前的产品主要面对B2B市场,但是最近几年汉王开始进入消费类市场。我判定,中国在未来几年会出现兼具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汉王要抓住机会,挑战一把。在两年每年翻一番的增长基础上,我们大幅度增加了研发的投入。但是,研发投入到回收的周期是比较长,同时IT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确实不能够保证每年都翻一番。我坚信我们碰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汉王即将推出的产品有很多,这些产品我不能够保证每一个都能够成功,但是一定有几个会受到用户的好评,也一定会带动汉王业绩的增长。
电纸书方面,我们正在改变商业模式,由单纯卖终端向通过平台卖内容转型,这个转型当中的投入也很大。但是我认为我们汉王本身的DNA和电子阅读大趋势挺好,我还是判定在中国未来几年内一定会出现品牌、开发一体化的公司,我们汉王有这个潜质,我们一定要努力。
问:您提到汉王会进行从卖产品到卖内容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是不容易的,汉王在这方面有哪些准备和措施?
答:去年,汉王拿到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电子内容复制和发行资质。汉王书城现在的销售额也在逐渐增加。我们知道,每一个城市都好几个新华书店,人们会选择离自己比较近的书店去选购图书。十年后,大部分书报刊都要通过网站下载到终端。但是,网上的平台一个就够了,因为它不存在距离的问题。因此,这个平台的用户体验、服务就是非常关键的。汉王现在有最多的阅读器的用户群,起步较早,又有国家资质,所以,我认为为此付出是应该的,应该拼了命地去扩大自己的用户群,把这个书城做好,这对未来的发展太重要了。
问:您对未来有很好的期望。但是,作为上市公司,您如何回复投资人的质疑?
答:汉王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不是特别好,我本人确实觉得对股民负有责任。但是我对汉王的未来是很有信心的,上市后的汉王的力量比以前大得多,我们既定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我们目前也处在一个比别人都更好的基础上。汉王电纸书有众多客户群,我们又有汉王书城作为平台,又有相关资质做保障,前景很好。当然,转型过程当中要付出一些代价,但企业更多要看到将来发展的前景。所以,我有压力,但依然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问: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负面消息,您怎么看待?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答:对于高管减持,我个人并不否定。这些高管多数是汉王的创业员工,多年来一直在汉王工作,对于他们的情况,我也比较了解。在现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出于生活等方面的考虑,需要获取一部分现金。这也要感谢我们现在的制度,在2001年我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我记得奖金只有9万元。现在的制度给他们套现的可能,对他们的激励更高。我认为,长远来看,这种机制让人们能够通过做好技术、做好企业获得回报,对激励创新是有正面意义的。
对于业绩方面的压力,我也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管理上做得更好,不那么急于进行研发投入,把节奏放慢一点,也许未来的增长速度会受影响,但不至于出现亏损。这次我也受到很大震动,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太猛了,要保持财报的好看。我会接受教训,把尺度把握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