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影音娱乐市场,索尼一直是最顶级的品牌之一。其产品素来以高端、高价位的形象示之于人。但是,面对全球家庭娱乐市场不断的发展,索尼不得不做出“看似违背传统”却更符合市场规律的转变。
以液晶显示技术为依托的全球平板时代的到来,终端市场产品开始从传统的“家电”概念,向新兴的“IT”概念转型。液晶显示技术最先获得大批量应用的市场是笔记本电脑,此后的手机和台式电脑显示器也成为了液晶显示技术普及的重要市场。大屏幕彩电产品则是液晶显示技术最后一个进入的大规模市场。
液晶显示技术先应用于IT产品后应用于家电产品的过程,决定了液晶显示产业的上游具有明显的半导体、IT产业特征:追求规模销售利润、市场策略以规模效益获胜、技术进步速度极快、追求消费者的最优质应用体验。IT产品的这些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快速市场导入策略”。通过更快的市场导入,获得规模效益。这与传统家电产业讲求平稳的市场导入,逐步赚取不同技术层面的差额利润的产业思维截然不同。
与平板电视产业一起成长的还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客厅娱乐市场。目前网络、电脑已经成为客厅娱乐不可缺乏的主角。电视机则成为网络和电脑显示的辅助者。这一市场格局的变化,使得消费者对电视机产品的理解也更为IT化:电视产品应用市场对低价格产品的认可、对辅助IT设备应用的使用方式的认可,促成了市场文化的快速转变。
而对于典型的IT产业文化,则不从在绝对的高端品牌:即便是苹果这样的品牌,也必须依靠规模销量的产品才能成就市场出色的业绩表现。在彩电产品的市场范畴从家电转移到IT的过程中,索尼无疑是一个脚步偏慢的“运动员”。不过,随着索尼2010年全新的入门级产品线的推出,索尼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市场转折的必然性。
事实上,在索尼的数码相机产品上,索尼已经尝到了“IT”化销售的甜头。索尼数码相机产品,无论是单反类型、还是普通的消费类产品,其市场售价均与同行相当,甚至更低,并不追求过高的品牌溢价。目前,索尼这一产品线的成功策略正在逐步转移到液晶电视产品上来。
研究认为,IT和家电产业虽然都需要索尼这样的高端品牌形成的“品牌溢价”来维持企业利润,但是二者对品牌声誉的使用方式却截然不同:家电产业强调单款产品上,品牌附加值带来的高额效益;IT则强调品牌附加值带来的更多的销量,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积累。而对于全球蓬勃发展的平板液晶彩电产业,无疑更适用于IT产业的规律。
2010年,索尼已经摆出大干一场的态势。尤其是在低端入门产品线,更多的台湾面板的采购、更多的OEM产品的使用、更多的规模市场效益需求策略的显现,以及更低的产品价格,将是消费者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索尼。
面对索尼即将开始的转型,索尼也没有忘记在重点突破入门市场的同时保持自身品牌的增值。索尼中国公司总裁永田晴康强调,索尼肯定不会陷入价格战,肯定不会做最便宜的彩电,只是通过缩小与其他品牌的价格差距以提高市场份额。“即使是价格便宜的入门级产品,索尼也要在同档次产品中保持住品牌形象”。——如果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索尼的产品将更具性价比”,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