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公司海信电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之前,海信集团层面的“股权激励”2001年开始也已悄然进行,同年成立的海信电子就是具体实施海信集团MBO的“壳”。
据悉,海信电子成立于2001年,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于当年下发的《关于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设立的通知》如此表述:“同意以海信集团为主发起人联合公司经营层人员周厚健、于淑珉、刘国栋等7人,以发起方式设立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这个通知,除了海信集团持有该公司85.75%的股权外,周厚健等核心管理层持有14.25%的股权,共计1762万股。其中,周厚健出资67万元持有486万股,占总股本的3.924%;于淑珉持有252万股,占总股本的2.06%。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通过国有股权放弃配股权及海信集团高管个人兑现风险年薪、兑现期股、期权等方式,海信电子国有股份所占比例不断减少,海信集团高管个人所占股权随之增加,到今年3月底,周厚健等81名自然人出资9013.81万元,持股比例升至48.99%。
在海信集团管理层逐步控制海信电子同时,海信电子也在逐步控制海信集团的核心产业,其中包括海信空调100%的股权、海信电器2%的股权、海信地产45.16%股权、海信集团财务公司20%的股权。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信电子其实已经成为海信集团旗下6大板块中的白电、地产和金融业务的实际控制人,海信电子还在2008年9月份,通过二级市场购入987多万股海信电器,占总股本的2%。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海信集团接下来很可能把手中持有的海信电器48.99%的股权的部分股权逐步转给海信电子。”但截至记者发稿为止,海信方面对此仍未回应。
陈刚告诉记者,海信集团利润最高的业务并入上市公司,海信电子背后的管理层其实真正掌握着公司的利润分配,其性质与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投资类似,相对于上市公司小规模的管理层激励,海信电子才是公司高管分红和今后套现的主要手段。
记者了解到,海信集团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未来5年其业绩增长的重点将放在海外市场,其中多媒体、白电等业务依然是重中之重,海信电器和海信电子作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兑现工具,其未来的业绩增长将至关重要。(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