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要真正的进入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没有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就可能被挡在教室之外。与课程整合就是一句空话。而期望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信息技术方案要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当然也有不少老师不太认可交互电子白板。近几年。有些电教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大量闲置。使学校和老师们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大为减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不完善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当使用。并没有给教学效果。效率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由认同转向怀疑。甚至是反感,排斥。
语文教师洪文辉在”教师不能让’鼠标’牵着鼻子走”一文中:”听多了。看多了运用多媒体播放的可见。总觉得教师快成了’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洪文辉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不是机器人。人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3].为”炫耀”技术功能过渡使用技术而干扰教学;或被”机器”牵制。让”鼠标”牵着鼻子走.凡此种种。都是人与”机器”关系的错位.
如果教学信息化并不能给教与学带来实质改善。而是接受”机械式的对待”。那么。教师和学生如何会接受呢?信息技术如何进入课堂呢?
从问题中反思。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突破口:即改变思维模式。从技术本位向教学本位转变。一切从教师和学生需要出发。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思考问题。为教学需要制定技术解决方案.
科技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是信息技术的产品的”用户”。试图让”用户”依从和适应技术的做法是难以成功的。只有让技术服务并服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才能换来师生的认同。这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要走的关键一步.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较好的适应了课堂上教师”边走。边说。边写”的行为习惯。而且教师和学生不再”吃”粉笔灰。免受机器般的待遇。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建构了一个类似传统”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环境.这就是我们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