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会议室的布局、照度、音响效果
2.2.1 会议室的布局
影响画面质量的另一因素,是会场四周的景物和颜色、以及桌椅的色调。一般忌用“白色”、“黑色”之类的色调,这两种颜色对人物摄像将产生“反光”及“夺光”的不良效应。所以无论墙壁四周、桌椅均采用浅色色调较适宜,如墙壁四周米黄色、浅绿、桌椅浅咖啡色等,南方宜用冷色,北方宜用暖色,使所提供的视频电平近似0.35V。摄像背景(被摄人物背后的墙)不宜复杂,否则将增加摄像对象的信息量,不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可以考虑在室内摆放花卉盆景等清雅物品,增加会议室整体高雅,活泼,融洽气氛,对促进会议效果很有帮助。
从观看效果来看,监视器的布局常放置在相对于与会者中心的位置,距地高度大约一米左右,人与监视器的距离大约为4-6倍屏幕高度。各与会者到监视器的水平视角应不大于60度。所采用的监视器屏幕的大小,应根据会议电视的数据速率,参加会议的人数,会议室的大小等几方面的因素而定。对小型会议室,只需采用29寸至34寸的监视器即可,或者大会议室中的某一局部区采用;大型会议室应以投影电视机为主,都采用背投式,可在酌情选择电视机的大小,最好将电视机置于会议室最前面正对人的地方。
摄像机放置的最佳位置应与监视器的位置基本相同,扬声器的位置可放置在会议室的四角,实际中常常是挂在四周的墙上。
2.2.2 会议室照度
灯光照度是会议室的基本必要条件。摄像机均有自动彩色均衡电路,能够提供真正自然的色彩,从窗户射入的光(色温约5800K)比日光灯(3500K)或三基色灯(3200K)偏高,如室内有这两种光源(自然及人工光源),就会产生有蓝色投射和红色阴影区域的视频图像;另一方面是召开会议的时间是随机的,上午、下午的自然光源照度与色温均不一样。因此会议室应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窗户都应用深色窗帘遮挡。在使用人工光源时,应选择冷光源,诸如“三基色灯”(R、G、B)效果最佳。避免使用热光源,如高照度的碘钨灯等。会议室的照度,对于摄像区,诸如人的脸部应为500LUX,为防止脸部光线不均匀(眼部鼻子和全面下阴影)三基色灯应旋转适当的位置,这在会议电视安装时调试确定。对于监视器及投影电视机,它们周围的照度不能高于80LUX,在50~80LUX之间,否则将影响观看效果。为了确保文件、图表的字迹清晰,对文件图表区域的照度应不大于700LUX。
2.2.3 会议室的音响效果
为保证声绝缘与吸声效果,室内铺有地毯、天花板、四周墙壁内都装有隔音毯,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进出门应考虑隔音装置。
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议室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一般来说,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音时间过长,声音又混淆不清。因此,不同的会议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美化发言人的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议的效果。具体混响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T=KV/{S[-2.3lg(1-a)]+4MV}
式中:
K为房间形状的参变数,一般取0.161;
V为房间容积(m³);
S为房间内吸声物总表面面积(m²);
a为室内平均吸声系数;
M为空气衰减系数;
T为混响时间(s);
会议室的高度大约在4m的情况下,容积<200m3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3~0.5s,200~500m3时为0.5~0.6s,500~2000m3为0.6~0.8s。
2.2.4 会议室的电声设计
按国家标准要求,装有电声设备的厅堂必需进行建筑声学及电声设计。厅堂的音质特性是建筑声学和电声电声的综合效果,建筑声学是电声的前提, 搞好建声设计是很重要的。
厅堂内的背景噪声高低影响语言清晰度和听音效果,一般在厅堂内最小声级的位置上,信噪S/N大于30dB,才不至于对清晰度有明显影响,信噪比提高到50dB,就可以获得高质量放声,一般厅堂内的语言电声系统的平均声压级约为70dB左右。背景噪声又是厅堂电声系统节目源的动态下限,直接影响到听众的听音效果。根据国际标准噪声评价数NR曲线,它是评价噪声烦恼和危害的参数。各类厅堂及专业用厅堂内噪声允许值以及根据我国一些厅堂实际噪声水平和设计所采用的指标多为NR40以下,为保证有足够的信噪比,要求所有厅堂内主生噪声的设备如空调,可控硅调光设备等全部开启的情况下,空场背景噪声应满足评价数小于或等于NR35。
隔声隔振措施
厅内应有良好的隔声隔振措施, 隔声隔振指标按GB3096-8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文教区执行即:昼间50dBA,夜间40 dBA。
建筑声学指标
各厅内建筑门窗、玻璃、座椅、装饰物等设施不得有共振现象,厅内不得出现回声、颤动回声、房间驻波和声聚焦等缺陷。混响时间见下表:
频响范围(Hz) 混响时间(S)
多功能厅: 250-8000 1.2-1.8
夜总会: 200-10000 1.2-1.5
杜比立体声影院: 200-1000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