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为何会有拖影?解读120Hz倍频工作原理
典型拖影
液晶发展初期屏幕响应时间高达40ms以上,作为普通文本处理尚可,但观赏影片、玩3D游戏时,就难免会出现难看的拖影。这也就是为什么液晶初期,被认为不适合打游戏和看电影的原因。液晶厂商着重提高液晶响应时间,从初期黑白响应时间的改善,到降低灰阶响应时间,液晶屏幕也正式开始走向娱乐领域。目前液晶响应时间以可以达到1ms,但实际使用当中,却并没有数字提升带来改观那么大。从技术上讲,无论黑白还是灰阶响应时间的改进,都可以有效消除动态画面拖影存在。不过技术上的改进,却无法完全骗过人类的眼睛和大脑。由于人眼都会有视觉残留效应,就是说人眼看到一副画面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人脑会认为这幅画面仍然存在(大约0.1秒左右)。而液晶显示特性也是问题之一,就算画面响应时间再高,物体移动时人眼会自动追踪移动轨迹。而液晶屏幕的连续性显示却无法满足人眼的需求,也就是说无法骗过人眼,因此仍然会感受到拖影的存在。
面板响应时间的改进看似已经达到极限,最高响应时间已经停留在1ms很长时间,再向上提升的空间也十分有限。此外5ms以上响应时间目前只有TN屏幕可以做到,MVA、PVA、IPS屏幕由于液晶分子排列与控制的原因,在响应时间方面还难以与TN屏相提并论。不过1ms响应时间的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充其量可以算作厂商宣传的一种手段。针对改善拖影,“倍频”技术出现了。
SONY采用的是100Hz倍频技术、其他一些厂商为120Hz倍频,原理和效果相差不大
倍频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仅有60Hz的画面更新率,提升到120Hz(以NTSC来看)。但是这可不是单纯的提升画面更新率而已,在提升画面更新率的同时,也要利用画面处理器来内插画面。就是在2格画面中间要产生1幅新画面(依照视频内容而有所不同),藉以填补动态的不足。此技术需要画面更新率在每秒120张(也就是8ms)以上的面板才能达成,而目前主流面板基本上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