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劫而生
在EVD出现之前,市场是VCD和DVD的天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碟机在国内持续热销,VCD和DVD几乎像彩电一样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在家看影碟、唱卡拉OK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产业催生了万利达、夏新、步步高、金正等一大批中国品牌,它们迅速崛起,甚至连续几年占据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国产影碟机的市场份额一步步赶超索尼、飞利浦等国际巨头,中国本土企业在彩电行业的大获全胜眼看就要在光盘产业重演。
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光盘产业好景不长。2001年底,先是飞利浦、索尼、LG结成的3C同盟找上门来,向中国企业索要专利费,每台机器3.5美元;紧接着,以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IBM为代表的6C阵营如法炮制,每台机器开价4美元;法国汤姆逊来了,要求每台机器收1美元至1.5美元;美国 MPEG专利公司也来了,每台机器要收2.5美元……更多的跨国企业拿着专利证书闻风而至,让中国的DVD厂家应接不暇。有人算过一笔账,外国企业索要的专利费加起来,达到每台29美元之多!而中国企业辛辛苦苦生产一台DVD,价值不过区区49美元。
“除去买芯片的费用、材料费和制作费,我们的企业每卖一台机器,所得利润不过两美元,这点微利还是我们的企业在耗费人工及种种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的。而如果我们不肯交29美元的专利费,连那少得可怜的两美元都没机会赚!”北京电子信息行业专家梁胜说,DVD专利费事件给中国产业界上了深刻的一课。残酷的现实让中国的光盘产业界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辛苦地工作,却沦为别人赚钱的工具?怎么才能免受别人的盘剥,掌握自己的命运?
惟一的选择是绕开国际竞争对手的专利壁垒,另起炉灶,构建自己的技术标准和专利体系。中国有13亿人,这一市场规模足可支撑我们自己的光盘产业。历经磨难的中国光盘产业酝酿打造一款纯中国血统的影碟机,它便是E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