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海外市场有很多潜规则”
水皮:TCL在国际化道路中,有没有可以给其他企业做借鉴的教案?你个人对有欲望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东生:我们很乐意帮助其他企业少交学费,但现在对TCL国际化的定性,可能为时尚早,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对TCL国际化作总结的时候。
对于其他企业的建议,我在过往的3年中谈过多次,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首先,我觉得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大的宏观环境要有了解,对市场的机会和挑战要了解,对并购的方案要符合实际。
我们在收购汤姆逊的时候,就没有料想到国际彩电市场的变化会这么快,平板电视迅速取代显像管电视,成为主流。我们本来是看中汤姆逊的一项DLP微显技术,这个技术对PDP(等离子)会很有竞争优势,现在回过头看,我们当时太乐观了,对产品和技术判断失误。
但从战略判断上,我们并没有错,走国际化道路,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主要是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并购对方,而不是通过现金收购对方,这样对于企业的资金就不会造成压力。
第二个,对于当地的社会环境、法律和法规要了解。我们当时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对于很多欧洲的潜规则不了解,比如裁员的补偿问题,你如果不给他们额外补偿,就会由工会进行谈判,时间就会拉得很长,代价会比直接给员工补偿代价更大,因此只有按照欧洲市场的“惯例”,加码赔付员工才能迅速解决问题。
其实,TCL的重组计划我从2005年就已经提出,但是到2006年要正式实施,过去8个月间,一个人都没有裁成,这就是对当地潜规则不了解造成的。
再一个,企业走向海外,要做好人员的筹备,如果短时间内没有能推动国际化的团队,对于企业去实现国际化,影响会很大。如果企业是从做业务开始,由小做大,团队的配置不会对企业造成大的影响,因为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积累经验,但通过并购这种方式,企业规模和业务量迅速放大,没有成熟的有经验的团队,你的风险也会迅速放大。
水皮:在TCL进行国际化之前,有没有相关的具备国际并购经验的人员?你们是如何解决人员问题的?
李东生:这其实是一个“先有舞台,还是先有演员的问题”。在我们国际化之初,如果没有舞台,是很难吸引到人才的,别人没有见到你的国际化是什么样子,不可能会过来跟你做。一方面,我们是进行内部培养,另外,就是到外面招揽人才。其实,从1999年TCL开始国际化,到2005年实施并购计划,我们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相当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的。
但在并购汤姆逊方面,还是犯了乐观的毛病,当时看到了风险,但是对于如何规避风险,我们有些过于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