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价理由一:消费需求增大,购买力偏低
自从蓝光DVD与HD DVD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一直以高昂价格屹立在电子消费品价格之巅。普通老百姓只有望而兴叹的份……不过即使是这样的高价,也还是受到了一些影视发烧友和玩家的追捧。流经渠道里面仅有的一些货,很快被抢购一空,这是最好的证明。据一位经营高清播放机的店主讲,他当时进了四台蓝光碟机,在一天内迅速售出,玩家的热情可见一般。不过,商家同时也讲,目前高清碟机在市场上只有少量的货样,所以出现被抢购一空的情况。一旦货源充足,销量无论如何也会提不上去,价格太贵是主要原因。毕竟玩家与影视发烧友只是占消费群中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普通消费者的光顾,高清碟机只能成为“古董”。所以,在消费者的购买力还不是非常强的情况下,高清碟机的肯定不会长时间保持如此高的售价,这也是高清碟机成为主流产品的一个必经阶段。
2、降价理由二: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蓝光两大派系支持阵营情况如下:HD DVD吸引了微软、三洋、NEC 以及好莱坞的新干线和环球;而蓝光DVD派系则拉拢了苹果、松下、飞利浦、 三星、夏普、先锋、戴尔以及二十世纪福克斯、迪斯尼为其助阵;而惠普、LG、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公司则脚踩两只船。在两大派系势均力敌、难见分晓的情况下,下游厂商以及内容提供商采取中立的态度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哪一方能带来利益,就倒向哪一方,在竞争态势不明朗、双方的规格又无法统一的情况下,企业很有可能观望或采取骑墙之策。虽然如此,今后的高清碟机市场将会是一个达到上百亿规模的大行业,只是现在这个市场还是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上述如此多的品牌一下子都来切分这个蛋糕,必定会导致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以及市场占有率,降价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个阶段,各个品牌都已经把降价这种行为看作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而降价在打击对手的同时也在考验厂商本身的实力到底怎样。
3、降价理由三:高清碟机成本降低
随着蓝光DVD与HD DVD碟机与光盘的量产,也会带来其成本降低。蓝光阵营如松下电器确立了大幅降低蓝光DVD的制造成本的新技术。蓝光DVD的成本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光盘表面上的保护膜,松下已经成功地开发了保护膜树脂加工的新加工法,将DVD光盘的制造成本能够量产蓝光DVD。
美国光盘生产商Blue Ray Technologies也宣布,开发成功革命性的低成本BD-ROM生产工艺,将大幅度降低BD-ROM光盘的生产成本,从而使BD在与HD DVD的竞争中更具胜算。HDDVD阵营:在07年年初,微软宣布正在和Broadcom合作研发硬件和软件参考设计以实现“更经济的HD DVD回放”方案,换句话说就是降低将HD DVD播放器集成到消费电子和电脑设备中的成本。随着蓝光与HD-DVD竞争局面逐渐明朗,播放设备的成本降低让国内用户有机会体验正版HDTV影片。四月末,首批蓝光格式电影光盘已经出现在香港市场,最低售价不过180元港币。可以说,HDTV距离我们更近了。
三、价格战是把双刃剑
价格战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从一方面看,价格战无疑成就了产品迅速杀入市场。如现今蓝光两大阵营中,毫无疑问,HDDVD依旧在价格上具有优势,RCA和东芝的播放机起价是很容易为人所接受的499美元,随后的降价也为其迅速进入并占领市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看,大多数价格战都是在生产成本没有大幅度缩减,而大幅缩减商品售价来实现的,也就意味着厂家和商家是以牺牲生产利润来抢占市场的,这种价格战使得企业长期在微利和亏损中挣扎,直至宣布破产。我们能联想到2004年6月份以来开始的DVD行业破产高潮,在短短5个月内,有近30家DVD企业先后倒闭。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低价恶性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众多厂商陷入到身不由己的价格战中。恶性价格战打伤了自己,但也只是保住了极其有限的市场份额。资本不能得到有效回笼,导致企业缺少能够主导产品升级的力量和方向,但是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又不得不无奈地过渡使用价格竞争手段,导致利润萎缩的速度远远高于销量增长的速度,产业升级的方向反而淹没在了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中。价钱压得太低,挺不住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历史就是教训,如果蓝光DVD与HD DVD两大阵营都不能很好地利用“价格”这张皇牌,最终也会落得会惨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