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尘表示,目前中外品牌的竞争状况与10年前十分相似。1996年,在长虹发动价格战前,中国彩电市场曾长期被外资品牌主导。当时,国内尚没有完备的产业配套,也没有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我国缺少上游液晶面板、模组等技术与生产能力,而这些上游器件又掌握在全球少数生产商手中,产业链同样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多数平板企业只能控制产品30%的成本,其它占成本70%的器件须靠进口。
在CRT时代,长虹等国产品牌连续发动价格战,使彩电产品走下高价的“神坛”,不但获得市场认可,还带动了上游产业的国产化。
当时,不光是松下等外资巨头在中国生产显像管,不少国内企业也进入到CRT上游产业。由于拥有了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权,中国彩电终于登上全球彩电大王的宝座。
但是,在彩电业由CRT向平板升级的过程中,本土品牌为何再度陷入被动局面,回到竞争的起点?刘步尘说,从表面上看,我国缺少对整个平板产业链条的控制力,上游产品难以实现国产化。但是,根本原因是本土企业缺少战略投入,缺少对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兴产品的技术投入。
据悉,10年前,日资企业已经开始将精力向平板电视转移,为占据未来的技术制高点而准备,当时,本土企业还在努力实现整个CRT产业链的国产化。2002年开始,外资企业开始从CRT上全面撤出,而本土企业还在从外资企业手中买被淘汰的CRT生产线,以扩充产能。如今,日韩企业已将研发重心放在OLED等新平板电视上,打算2009年实现量产。而国内企业却还在忙着建设液晶与等离子的上游产业链,在新平板电视上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现在回过头来看,外资企业早就在为未来的市场布局。”刘步尘说,从CRT到平板电视时代,本土企业都比外资企业“慢了一步”。
业内人士指出,本土企业非常善于做市场,而缺少技术积累。市场犹如战场,善于做市场相当于善于运用谋略,技术水平相当于武器。“如果相当于武器的技术水平差距不大,谋略可以起作用;如果差距过大,则任何谋略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