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叫“秋后算帐”,这话可真不假。虽然十一黄金周,各个厂家商家收入都不错,但是相互指责一番的口水战依然少不了。另一边的消费者则更关心新到手的产品的质量与售后。十月的平板产业最大的特点就莫过于这种看似“乱哄哄”的热闹了。
然而,看似混乱的表面下隐藏的却是不同利益的深刻纷争。市场竞争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在这场交战里不会有“亚军”,要么生存下去、要么灭亡。而十一黄金周就是各个厂家格斗的最终舞台。一场大战之后,大伙自然都想标榜自己是胜利者——那怕是失败者也要为自己找些下台的理由。作为这场交战的裁决者,消费者有时候也不免被劣质产品误伤一下,事后自然也要讨一个说法,必要的赔偿或者是精神安慰都是少不了的。
十一交战,价值价格两相对决之一
十一平板市场,外资品牌纷纷举起价格战屠刀。统计表明,十一市场洋品牌产品的降价幅度远大于国内品牌产品。其降价产品既包括32英寸这样的小尺寸,也包括52英寸等大尺寸产品;既包括原有价格高高在上的高档产品,也包括相对价格较低的普及型产品。全面的价格策略是洋品牌十一黄金周市场策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黄金周市场上以索尼、松下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企业大打价格战。部分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降价幅度达到原价的30%,个别产品降价额达到三四千元。其中重要的变化史原本处于中档地位的产品直接杀入低档普及型价位,部分产品与国内品牌同类产品价格相差维持在300-1000圆以内。形成全面的对国产品牌产品的价格合围之势。
洋品牌此次价格战是起于去年下半年的中外品牌平板产品大战的延续。但是今年十一的价格调整幅度更大,与国内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中低端市场上,洋品牌产品通过十一期间的价格调整已经形成与国内品牌同类产品相当的价格分布。但是,在高端产品上,洋品牌已然保持以往的高价位状态,并未形成与国内品牌同类产品“平起平坐”的局面。
此外,洋品牌产品集中降价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小尺寸产品的降价幅度大于大尺寸产品。其中,32/40/42英寸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价格下调力度最大。部分产品降幅达到最高报价的30%甚至更多。其中部分产品是刚刚上架的新产品。
十一期间洋品牌产品价格调整实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面临涨价的局面下进行的。进入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影响,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一直处于紧俏的供销关系下,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涨难以避免。其中32英寸作为国内平板电视市场销量最大的尺寸线,其价格上涨程度已经达到10%左右。
洋品牌产品选择价格相对较低、原材料涨价显著、利润和降价空间较小的产品作为最主要的降价产品有着其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业界分析认为,洋品牌产品降价的目的不在于获得更多的利润,仅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