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平板品牌连续三个旺季开打价格战,虽然能在市场份额上有所提升,但却带来其平均利润的大幅度下降。“自去年底以来,外资企业的利润率开始低于全行业利润率水平,而且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家电专家分析称,《1-8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8月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率已远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占全行业的利润比重已开始有明显的下降。”
业内专家表示,外资平板近年来长期“利空”平板市场的做法,其实是战略衰退的典型表现。这与国内CRT产业演进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
据了解,在中国彩电业的CRT年代,一度雄踞一方的外资品牌,随着上下游竞争格局的开放,而被康佳等国产品牌取得绝对优势。专家进一步分析说,纵观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上游技术、面板供应等开放化,同时下游竞争日趋充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战略衰退现象不时发生。如今,国内平板产业的格局是,上下游开放化更为显著,特别是面板供应关系改善,而外资品牌连续三年不断发起价格战搅局,背后或将是战略衰退的被动举措。
据观察,以此观点衡量外资品牌近年来的市场表现,众多存在问题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近年来,随着外资品牌不断价格跳水,各类负面事件也接踵而来,以合资品牌使用台湾屏的价格事件为代表,“翻修门”、“裸机门”、“爆炸门”等频频曝光,一方面是低附加值、高销售额的盈利现状让其经营体系包括上游组件采购、品质检控甚至是售后体系均遭受高负荷压力,另一方面更可成为其战略衰退的注脚。利润跳水只是衰退前奏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当中国品牌开打价值战的时候,外资品牌却转向了价格战。这种品牌倒置现象发人深思。”资深家电观察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指出。
据介绍,外资彩电企业利润率低于全行业利润率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价格战。近年来,在彩电业、手机业、通信设备业等领域,外资企业为了保住或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实施价格战,或进入低端,甚至超低端市场,导致销售金额增加,但利润不断下降。
“在产业分工非常明确的今天,彩电整机企业的主要职能是整合优势资源,推出真正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彩电品牌的竞争优势在于彩电整机的技术应用和渠道优势,而不是上游的液晶屏、等离子屏之类的部件技术。后者对于众多彩电品牌来说,不具差异性和排他性。”——康佳集团副总裁陈跃华分析认为。
一直以来,外资以国外的标准来运作国内市场,不考虑中国国情,固守旧有的品牌路线,忽略消费需求的及时跟进。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自平板电视进入高清时代以来,外资平板在技术应用上平均比康佳等国产品牌落后半年以上,以至于被动地挑起价格战,以长期的品牌透支换来短时间内的份额提升。
刘步尘认为,长期价格战导致品牌竞争力下滑,是洋彩电饮鸩止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