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一些专业调查机构和家电连锁公布今年国庆期间彩电销售盘点数据,彩电外资品牌再次成为焦点。不管是被指数据造假还是使用价格战,外资品牌的零售已经完全超越了本土品牌。据中怡康公布的2007年2-8月份中国平板电视零售量占有率情况,外资品牌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排名前10名中,外资品牌占据五席。CRT时代在华惨淡经营的东芝、飞利浦和夏普,都已在平板电视时代重新崛起,三星更是跻身市场占有率前三。国美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销售金额前5名全为外资品牌。
不管外资品牌如何解释或否认,其曾经不屑的价格战却成为了他们现今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让外资坚定地扛起了价格战的旗帜?有关人士称,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外资品牌受市场环境所迫所致,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
曾经优势在握不愿开打价格战
平板电视流行初期,国内彩电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视,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本土品牌纷纷举起了价格大刀,意图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价格战也让国产品牌一炮走红,并为平板电视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2005年,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57%,此后,国际化成为所有本土彩电企业拓展市场的选择。而拥有显示屏核心技术资源的外资品牌却不愿轻易进行价格促销,技术加上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行业整体市场份额不大的情况下,外资品牌不愿放弃丰厚的利润而去追逐市场占有。某卖场彩电负责人表示,5年前,外资同款42英寸产品售价基本都在3万-4万元左右,而现在却跌破万元大关还有利可图,即使除去升级带来的成本降低因素,也能看出其当时的利润空间。
在渠道关系建设上,外资品牌通过给与连锁卖场相对较高的返利政策,获得了更好的卖场销售位置及全场的主推回报。而外资品牌彼此之间,也默契地努力维护着这种所谓“高质高价”的形象,同时维护着国人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外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