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假账案被媒体披露之后的当日,三洋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承认了正在配合日本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但同时表示不方便就此发表任何看法。
记者通过一个驻日本的朋友了解到,目前,针对媒体将三洋比拟成“第二个安然”,很多日本消费者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三洋不会倒闭。从三洋在日本本土近50%的销售比重来看,这似乎对三洋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当然,三洋近几年在管理变革方面的励精图治,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使投资者也仍然对三洋保有期待。
陆华告诉记者:“2005年11月,三洋推出了旨在进行内外部变革的‘中期管理计划’,该计划着力于打破三洋传统的消费电子生产商的形象,塑造一个领先的基于环境与能源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商。”
“同时三洋的业务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为核心业务,包括能源解决方案、HVAC产品与商业设备业务,个人移动设备业务;另一部分为亟须进行结构变革的业务,包括半导体、AV设备、家庭器具、财务服务。当然,三洋宣布将集中更多的管理资源在核心业务层面。”
中期管理计划共为期三年,2006财年主要是保持线性目标,结果是三洋实现了三年收缩目标的大部分任务,尤其是人员削减计划被提前完成,资产缩减也是如火如荼,裁减了约30个部门,退出了DVD机以及卡式录放映机业务;把年产100万台冰箱的工厂转交给中国海尔公司;所拥有的三洋EPSON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合资伙伴,从液晶显示板市场彻底退出。资产缩减的同时,有着沉重利息负担的负债得以减少。
在2007年3月31日结束的2006财年,是“中期管理计划”定义的“重组”期,这一时期,三洋改革了专门的业务模型,在有关业务管理、采购、制造计术、物流与库存控制方面,实现了集团范围的优化。
“如果没有假账事件,三洋原定的2006财年的三大主题:‘加强公司治理’,‘巩固全球发展’,‘进一步推进结构改革’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2007财年的三洋有望进入增长期。”陆华说。
“所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三洋假账案一旦查证属实,会在多大程度上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我认为三洋不会变成安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人有很强的民族责任感,他们不愿把自己培养多年的民族企业打垮,美国人可能会选择安然成为替罪羊,但日本人不会。”前述那位身在日本的朋友对记者说,“而且,已经给三洋注资的高盛、大和们,更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会努力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毕竟做了错事的人已然离去。”
这份努力似乎在从丑闻披露当日就有表现,当时三洋股价跌幅最高曾达到28.8%,但收盘时即已拉回20.96%,而当年的安然可并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