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近期掀起跨界合作风。在首届国际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京东、苏宁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集中展示了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生态布局:京东推出了“JD+智能 家居互联方案”;苏宁在打造一个超级APP苏宁云居。这两家实力派电商正在布局智能家居市场,抢占入口。…详情>>
作为全球视讯领导品牌,美国优派基于电磁屏触控技术已率先推出了7—22吋的电磁笔显示器产品,并且已经针对电信营业厅、商场、酒店、学校、金融机构和餐厅等开发出不同的电磁屏解决方案,可为各类型用户带来先进、可靠、灵活的用户体验,将有力地推动电磁屏行业的发展和无纸化时代的到来。…详情>>
,SINOCES组委会发言人楼伟列表示,“消费电子厂商的日子好不好过,和楼市的景气不景气存在一定的关系。”他认为,消费电子产品特别家用电器产品,基本上都是被安置在房间内进行使用的,正是这种朴素而简单的相关性,将房地产业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详情>>
2015年6月24日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NIT)与山东省临沂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CNIT云管端产品为核心,在教育、医疗、智慧e站、电梯、新媒体等方面合作,创建“CNIT互联网+智慧临沂”。…详情>>
近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于6月23日同北京战圣签订了收购协议,根据协议,国美电器收购北京战圣手中持有的大中100%股权,交易作价人民币38.3亿元。…详情>>
近日,在“能效标准制度实施十周年纪念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副院长张新首次透露,于去年底发布的能效领跑者制度,相关细则已经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审定,最快于今年8月前后公布细则,并有望于年底前正式实施。…详情>>
在传统家电制造商中,海尔发布了能让消费者方便操控家中电器并可将不同家电品牌置于同一个网络环境的海尔U+系统,美的则推出了“1+1+1”,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格力也表示将以能源和环境为中心着力发展智能家居…详情>>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现在线下的假货比例是十万分之六或七,而网上的假货比例已经低至八十六万分之一,但是由于网上交易量很大,例如淘宝今年的交易量将接近甚至超过沃尔玛,因此虽然假货从比例来讲很低,但绝对数量不少。…详情>>
自4月底上市以来,Apple Watch备受关注。不过,苹果公司似乎还没有打算对外公布该款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不过没关系,数字商务调研公司Slice Intelligence率先统计了一组数据来让我们大体地了解下情况。据估算,截止到6月中旬,苹果已经卖出了279万只智能手表。…详情>>
据悉,阿里巴巴与软银、富士康这三家世界知名企业在未来将联手推动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开发和拓展。目前,SBRH拥有全球首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产品 Pepper。2012年年初,软银收购了一家专注机器人业务的法国公司Aldebaran,以此为基础成立了SBRH,2014年继续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相关产品如表情云…详情>>
投影技术一度因大荧幕液晶电视成熟而衰落,现今将结合新技术重显生机。符世旻摄投影技术曾为重要的大尺寸电视技术,但随大荧幕液晶电视技术成熟,比较不好保养且占空间的投影电视就慢慢退出市场,局限在如天文台等特定超大荧幕显示系统,又或是非平面显示系统等特定用途。但随物联网(IoT)技术发展,又有研究者将投影技术结合新技术,朝全新领域发…详情>>
近日,英特尔宣布其已经收购了运动可穿戴设备厂商Recon,交易细节暂未公开。英特尔此前已经对该公司进行过注资,英特尔也无计划分拆Recon公司。Recon将与英特尔新设备集团合作进行智能设备平台的研发,英特尔此举意在加速推动其物联网产品的研发。…详情>>
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声称,倘若错过德国和美国引领的“制造业务模式”的变革,“日本的制造业难保不会丧失竞争力”。因此,日本制造业要积极发挥IT的作用,建议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详情>>
2015年6月15日上午,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主办的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大型公益项目甘肃站的启动仪式在甘肃省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甘肃站是2014年继陕西、河南两省后的第三站,该站将以甘肃河西走廊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用影像呈现和弘扬文化遗产,所制作的影像成果将无偿捐赠给相关政府机构用…详情>>
从“创客乐园”到智慧展会,已走过14个年头的SINOCES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展会,并由“依靠会展场馆出租为主的物业租赁模式”向“提供消费电子行业综合服务的平台供应商模式”转变。…详情>>
近日,据市场调查公司IDC最新公布的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突破1140万台,几乎是2014年同期(380万)的三倍。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加之便携性要求出现、传感器及电池改善,可穿戴设备的便携以及云端互联等性能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