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内投影市场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特别是DLP技术品类市场占比的下降、工程市场意外的萎缩、会议市场难得的企稳、1LCD技术产品的升级潜能等等都大幅改变了市场份额结构。
这些变化当然不会是“短期的偶然”。特别是在行业市场增幅已经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之后,投影市场的发展必然更侧重于“质量”。市场从数量成长向质量成长规律转变的过程中,未来行业格局亦结构性调整为主基调、并与疫情因素共振,形成一定不确定性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即便2023年行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们也愿意从结构性升级角度出发,去预见一下2023年投影圈值得未雨绸缪的新可能。
2022年国内投影市场细分领域“增量”的高峰是谁?答案毫无悬念,是激光智能投影机产品。激光智能投影机更是2022年投影市场唯一既有销售规模,也实现翻番增长的细分品类。
从全年投影板块的情况看,2022年智能投影机2成增幅、投影整体市场不足16%的增幅、激光电视,激光教育,激光商务和激光工程四个“激光属性”品类负增长,这对于激光智能投影而言是一个“不好的氛围”。
但是,从细分需求角度看,占据投影市场超过85%的家用市场日益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第一,中高端产品对亮度追求更高,这方面激光显示有显著优势。国内市场3000+流明亮度的智能投影均采用激光光源。第二是,户外、便携商务等轻便投影应用,也需要更高的亮度性能。这方面,激光光源的轻巧优势亦有利于其市场竞争。
“不靠价格优势,而是依靠性能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激光智能投影脱颖而出: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激光光源在智能投影圈占比达到4.4%,为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全年市场,三季度、四季度激光智能投影销量都接近或者超过10万台,创造季度成绩新高,同比增幅均实现200%以上。
激光智能投影在高速爆发的路上。这是行业内的共识。以此为基础,激进的预测认为2023年激光智能投影销量,能达到智能投影板块的10%以上,总规模从2021年十万台+,上升到2023年的60万台。结合激光显示在其他细分市场的布局与发展,2023年投影产业或将拥有百万台激光光源产品销售。
而比较保守的预测,认为2023年激光智能投影机也会保持进一步的增长,市场规模可能到达45万台以上。这种保守性的预测,给出的激光智能投影增量的“瓶颈”主要是品牌支撑端势能有限。即,2022年当贝、峰米、海信Vidda和爱普生几乎瓜分了绝大部分激光智能投影份额。
“品牌分布过于集中”,固然是激光智能投影进一步成长的阻力,但是也是“某种机遇”:如果2023年激光智能投影的拥趸品牌大幅扩张,渗透进大多数DLP技术智能投影品牌的供给阵列之中,激光智能投影的增幅必然是“难以想象”的。而能否吸引更多品牌来玩激光智能投影,则取决于激光技术和LED技术在智能投影应用中的体验差异性,以及激光智能投影表现出的成长能力。这两者在2023年的进一步变化,还需要更多的观察。
2. 激光电视酝酿新成长线
激光电视这个家用投影板块中“最具有差异性和品质性”的品类,在2022年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的“结构性”市场调整。
例如,从总量角度看,2022年激光电视市场不及2021年。主要原因是大尺寸液晶电视价格下降过于迅速。如5000元的85英寸液晶电视产品等,抢占了75-90英寸激光电视显示产品市场空间。从尺寸线结构看,2022年是激光电视百英寸产品、120英寸产品创造占比新高和增幅新高。消费者日益更喜欢“更大尺寸”的激光电视。这一点也驱动了行业均价的提升。
同时,从技术维度看,2022年是全色激光的普及元年。不仅是激光电视新品上全色新品占据了主角位置,同时全色激光也向下进一步渗透进了智能投影市场。“从一倍以上的差价,到最低三成的差价”,全色激光电视和单色激光电视之间的“距离缩小”,让全色激光显示技术的销量在2022年大幅增长。
75英寸代表的小尺寸销量下降;100英寸等大尺寸占比提升;全色产品占比提升——这样的结构性变化,让2022年激光电视行业“均价”甚至一度出现走高的态势。这让制约激光电视销量的“价格瓶颈”更进一步突出。尤其是比较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降价速度,激光电视价格竞争力显著下降。
以上这些变化几乎都具有持续性。即行业普遍认为以上这些变化因素会在2023年的激光电视市场“继续”。这也是压制激光电视市场加速成长的“一大”制约。同时,LED智能投影也在短焦市场不断突破,尤其是慧示H3这样亮度完全媲美激光电视品类的产品,还会进一步分走激光电视的存量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激光电视的成长性,必然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是,激光电视体验必须进一步提升,除了亮度表现,特别是在镜头性能上需要大幅提升。这方面,爱普生2021年推出的最短0.16:1投射比的超短焦镜头是一个亮点。另一方面,激光电视也需要寻找新价值点——LED超短焦能够成为差异化的智能投影卖点,激光电视没有理由“必然例外”。
对此,一个行业观点是“以后要计算的是反射式超短焦投影的总规模”,而不是仅仅计量激光电视名头下产品的销量。从这一逻辑出发,家投市场中超短焦产品的销量依然是在持续增加的。如果2023年激光电视能在“技术水平”、“应用形态”上有所突破,其销量必然会再次加速成长。——作为投影电视化应用的“理想方案”,抗光幕+超短焦这对CP的前途从来都不需要怀疑。
3. LED超短焦加速流行
2022年是LED超短焦投影进一步发展的一年。包括领头雁慧示、行业大佬坚果和当贝等品牌都在加速这一技术产品的市场发展。
对此,慧示指出,投影家投应用,要想在应用形态、场景细节、类彩电化体验上进一步突破,光学设计能力、尤其是反射式超短焦技术的应用,将具有“决定意义”。把握超短焦投影的机遇,是对未来家投市场“高品质消费升级”的提前卡位。
提前卡位!这个战略提法的另一面更有意思:其一是,对比传统定焦的中焦段LED智能投影,反射式超短焦技术含量更高,尤其是变焦的反射式超短焦几乎是“投影光学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进入这一市场意味着“技术门槛”的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产品成本的增加。这两点都不利于这一新产品技术的快速推广。
第二是,消费市场对“超短焦”价值的认可,也需要培育。从技术认可、应用形式、应用习惯到室内居室与装修选择等方面,超短焦投影的普及,面临的都是“需要循序渐进努力培育”的市场格局。即,这不是一个可以短期迅速上量的技术方向。
基于以上两点,虽然LED超短焦投影在2020年实现零的突破之后,2022年已经在冲击10万台的年度销量:在上半年两成增长,2万多台基础上,下半年增幅上升到5成以上;特别是双十一购物节销量显著高于上半年618市场,但是其依然是“家投各个差异品类之中的‘小弟弟’”。
且LED超短焦投影在产品总供给的品牌数量、型号数量上,也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目前,LED智能投影中半数以上品牌尚未涉足这一品类。以超短焦为主导技术导向的智能投影品牌只有慧示一家。行业依然缺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
但是,一个拥有前景的技术,缺少支持者,恰意味着“空白性的市场机遇”。行业人士认为,LED智能投影市场对超短焦的关注度依然有限的根本原因是“增量之争是行业很多品牌的主战场”。而2023年行业整体增幅必然进一步下降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更多转向存量,必然能够推动更多品牌“关注差异化镜头”创新技术的价值。
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我们可预测,2023年LED超短焦投影一定会继续向上成长。同时,其成长幅度高低,受到技术水平、成本变化、支持者多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行业竞争日益转向存量时代背景下,是否会有更多品牌大力布局这一细分品类,将直接决定行业成长速度。
4. 亮度战的焦灼
2022年投影机市场、特别是家投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价值点“非亮度莫可”。其行业纷纷预计,2023年行业的亮度之争也不会就此罢休。特别是不同技术线、价格线之间的亮度较量将依然会此起彼伏。
例如,LED光源和激光光源,在亮度之争上,至少有两个主要方向值得思考:其一是,超短焦与高亮LED的结合,形成彩电性应用,这将直接挑战激光电视的既有市场地位;其二是,激光光源凭借亮度优势在智能投影上发力,持续切割中高端LED智能投影市场份额,推动行业格局进一步重组。
再例如,技术线上,1LCD和DLP之间的亮度之争越发激烈。2022年1LCD机型在500流明千元、700流明1500元市场上异军突起。极大的压缩了720p、500流明的两千元以下DLP机型市场量能。甚至在3000元价位,DLP机型此前专注的700-800流明,也被1LCD亮度升级趋势感染,在2022年下半年向1000+流明亮度升级。
甚至,汞灯投影也在2022年参加了亮度大战。比如商务和会议市场,4000+亮度的5000元机型产品,打出了同等价位更亮、同等亮度比激光价格低多一半的新牌面。同时,家用市场爱普生推出3000+亮度3000+价位的智能汞灯产品,突出高亮和低价格的竞争力,在四季度市场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2022年在亮度竞争中,标准之争也已经登场。国内投影销量第一品牌极米,年度旗舰H5打出CCB流明标准;北京市消协的产品评测中,一批所谓市场高亮产品被测评到“标称亮度高于测评数值一倍”……投影机亮度参数的可信度、准确性,特别是与目前影视欣赏为主要应用方向的匹配度问题,被前所未有的关注。
“不在仅仅是某一种光源技术的亮度升级,而是横纵多个维度的较量,甚至包括标准权的竞争”,业内人士指出,2022年的投影机亮度升级之战精彩纷呈。且这一趋势必然会在2023年继续。唯独的问题是,2023年投影亮度之争还会爆发出多大的量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消费市场的品类结构占比。
5. 大商用市场的复苏
2022年国内投影机大商用市场出现了“三齐降”的格局。即教育投影、商用会议投影、工程投影三大传统市场,都出现了衰退格局。但是,都是衰退,却各亦有不同。这也决定了2023年这三大传统区间的“走势”将有所差异。
如,工程投影市场2022年的衰退,主要受制于新冠疫情对文旅市场的压缩,以及2021年同期工程投影市场的“基数较高”影响。即,工程投影市场在2022年的波动,与2020年的市场格局有相似之处。因此,更多的行业人士认为,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向新常态转变,社会生活和生产日趋更多的回归正常、或者找到新的平衡点与模式,2023年工程投影市场小幅恢复增长是大概率事情,超越2021年市场规模也不是不可能。
与工程市场2022年的意外衰退不同,这一年商用会议投影市场可以用“意外企稳”来形容。即2020/2021年,交互会议平板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商务投影需求的侵蚀作用,在2022年出现了缓解——而且是大屏液晶显示加速价格下跌下的缓解。2022年全年,商务会议投影需求萎缩程度小于预期。
这也让行业人士纷纷看好2023年商务会议投影市场的发展:虽然翻转向上的动能几乎不存在,但是继续在现有位置保持稳定、或者跌落幅度进一步缩小是大概率事件。2023年会议显示中液晶电视、液晶大屏、交互平板、会议投影和LED大屏将距离新的市场结构平衡点,更为接近。
在教育投影市场,2022年投影产品市场占比继续下降、需求总量也继续下降。这是过去5 年来大尺寸液晶显示技术,在教育市场不断成长的必然结果。但是,2022年教育市场液晶设备的出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衰退。原因主要在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上。这就使得2022年教育投影的衰退,不能简单被理解为“竞品”之争,其中也包括了“教育显示整体市场的需求萎缩”。甚至,后者已经是更为主要的因素。
因此,2023年教育投影市场是有希望获得“正”增长的。即在2022年教育显示采购低谷下,2023年行业采购复苏的概率很大;同时,教育投影消费量已经处于历史低谷,可谓之“跌无可跌”,同步教育显示大市场复苏是很有希望的。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到,如果2023年教育采购复苏、疫情防控更为科学精准,对商务和工程投影需求压制减少,投影机国内大商用的传统业务线,将难得的迎来一个“稳中有升”的年度。
6. 外资品牌 “退市”潮会到来吗
2022年国内投影市场依然继续在“供给侧的增量过程”中。不仅是家用市场的创新品牌和创新产品在增加;大商用市场也同样面临“增量”格局:例如,神州数码再次力推晨星品牌商务会议和工程投影产品;激光电视领头雁海信加强了工程应用市场攻势……
实际上2022年国内投影市场在家投领域几乎被本土品牌全面主导的背景下;大商用市场,包括教育、会议、工程等领域,也在呈现本土品牌“争一夺二”,乃至于包揽三甲的格局。特别是在大商用市场自身需求萎缩、以及外资品牌大多缺乏家用市场走量支柱的背景下,传统外资投影品牌阵营“生存压力加大”。
对于外资品牌国内投影市场的战略而言,目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类似于爱普生这样的努力拥抱国内消费升级趋势,全线产品向需求端妥协的品牌;第二类是如索尼这样,占据上游资源和核心技术优势,逐步收缩战线,避免价格竞争、低效益竞争,向高端市场聚焦的品牌;第三类则是自身在行业内话语权不强、历史份额也不占优势的品牌,选择市场收缩,能力范围逐步从全国市场向少数发达地区地域市场、少数差异化场景和行业市场、自身渠道商覆盖市场聚焦的品牌——这是“单纯做减法”的战略。
不同的外资传统投影品牌的选择,与国内创新品牌和渠道自创品牌的进攻战略,必然会形成碰撞。特别是在投影传统消费市场低位运行背景下,本土创新者的增量就是外资传统业者的减量——一句话,僧多粥少、且僧还在越来越多,是国内投影大商用市场的基本面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人士很早就在预测“哪些外资品牌”最终会选择“撤出”国内市场;或者将国内市场业务完全转换成“品牌贴牌”业务。虽然这一预测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真正正式”退出国内投影市场的外资品牌并没有出现——原因很简单,全球新冠疫情之下,国内市场的价值被放大,国内投影市场作为全球第一大投影消费、制造、创新和供应链国别市场,很多外资品牌还想做进一步的努力。
但是,2023年预计新冠疫情下全球的经济趋势会进一步转变。核心特点是欧美的宽松货币环境会转变成紧缩货币环境。海外投影市场和外资投影品牌的全球压力增加,很多企业会进入“降低成本”、甚至“裁员”的周期。投影机作为一个比较窄众的业务,特别是中国市场作为外资品牌“持续衰退”的市场,很可能迎来一些外资品牌的“忍痛割爱”:2023年,是否会有传统投影巨头退出国内市场,将是一大看点。
7. 海外市场倒逼外资转型
对于2023年国内投影市场的发展而言,国际市场的变化可能具有前所未有的“决定性”作用:从2014年前后,全球投影市场创新发展的主轴始终在中国的格局,正在发生一系列可以预见的变化:
其一是,国际投影市场消费结构的“中国化”在加速。包括智能投影概念的全球流行、固态光源对汞灯技术替代趋势的全球化、1LCD升级产品加速走出国门等投影圈内部的、家投崛起为主线的变革。同时,也包括LED大屏和交互平板大屏、液晶显示大屏,在全球市场对商教投影需求的挤压,造成海外市场传统投影需求在2022年的萎缩。
家投进一步崛起、传统投影需求遇到竞品压力、创新投影产品地位持续加强:这三个在过去十年显著影响了国内投影产业格局的变量正在加速“全球化”:这使得此前在应对国内市场新趋势中,以保守著称的传统投影品牌,现在“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做出改变。
其二是,上文已经提到的全球宏观经济,特别是欧美货币政策的变化,正在带来投影海外市场消费格局的新面貌。2020年新冠疫情后,外资投影巨头在全球市场为何对“中国创新经验”不感冒,不仅是因为这种国内的创新产品还未全面在海外市场涌现,更是因为欧美为代表的“印钞”防疫模式,保护了这些外资传统投影巨头在海外市场的“既得利益”。
随着2022年下半年,全球货币加息潮,尤其是欧元和美元的大幅加息,“宽松货币下”外资投影巨头的全球市场红利消失了。同时,国际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纷纷预测2023年更多国家经济可能衰退。欧美两大“印钞拉动”引擎不仅是熄火,更可能倒车。海外投影传统需求市场的竞争格局亦将会更为严峻。
“2023年海外投影需求的弱势周期——在2022年海外投影大商显需求下跌15%左右基础上进一步下跌,将与家用市场‘中国化创新产品的加速流行’同步到来!”即2023年全球投影市场必然进一步“向国内市场格局和规律看齐”。这将形成倒逼全球投影巨头“创新与变革”的合力。
可以预测,2023年全球投影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在一部分外资投影品牌“知难而退”之外,更多的外资投影品牌会在“家用创新”、“新光源创新”、“智能创新”、“激光电视新形态创新”等方面迈出前所未有的步伐:中国投影产业升级发展经验的全球化时代,正在逆势行情的压力下,加速到来。
那些决定要去创新和变革的外资投影企业,其新的战略自然会覆盖国内投影市场——即以全球变革为基点,外资投影品牌在国内投影创新需求市场,特别是家用市场的反攻,也很可能在2023年正式拉开序幕。当然,这种反攻的成效如何,目前还不好做任何类型的判定。
8. 1LCD机型继续乘风破浪
2022年投影市场最大赢家非1LCD投影机莫属了!全年超过一百多万台的绝对增量,超过2成的均价上升,超过5成的平均亮度升级,以及海外市场的大幅销售增长……可谓之盆满钵满。那么,2023年,1LCD投影高歌猛进的趋势还能继续吗?
从2021-2022年,1LCD投影机的崛起规律看,亮度升级是核心原因:2021年500流明1500元价位和2022年700流明1500元价位……这种亮度体验大幅提升,价格不变的“价值增量”,让产品的可用性大幅增强。甚至推动了整个投影市场2000元以下价位产品的亮度上升到崭新层面。
2023年,1LCD投影还能继续这种动辄50%以上的性能升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技术进步往往需要长期打磨和实践探索,短期的技术指标爆发,其实是此前长期行业上下游积淀的结果。在1LCD投影产品已经连续两年大幅提升品质的基础上,2023年继续如此大幅度的技术升级可能性不大。
但是,以700-800流明的1500元价位产品为主要的新一代高亮1LCD产品,多数问世于2022年下半年。这些产品的市场量能尚未全面发挥出来。这些产品,推动2023年全年行业需求继续增长是有潜力的。同时,行业预计,高亮度的1LCD投影机型,也有望在价格线上进一步突破。如果2023年低价位1LCD机型亮度区间出现崭新的变化,亦有利于市场保持增量。
另一方面,2022年开始的1LCD智能投影在“自动化体验”、“智能计算配置”,特别是在“封闭式光机”和“光学技术创新”上的升级,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即,1LCD投影不仅可以继续下探市场,也可以将目标价位中枢向2000元价位继续上移。更高品质的1LCD投影,例如2000元、1000流明、全封闭光机、变焦镜头、高配智能机型、乃至于1LCD升级成1LCOS机型的出现,不是不可能。
即,虽然2023年1LCD投影出现崭新的“技术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过去两年积累的新技术、新创意的“能量”也还没有全面发挥出来。在前两年产品技术升级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产品的各种配置和定位,1LCD投影市场还有众多潜力可以挖掘。结合国内智能投影消费亦在扩张的通道上,对于2023年1LCD投影市场的发展,还是可以乐观的。
当然,1LCD究竟能走多远,特别是向上之路能走多高,不仅取决于1LCD产品的升级创新,也与DLP机型、3LCD机型的创新、下沉深度紧密相关。预计2023年在1LCD红利继续向上、技术继续升级的压力下,竞品技术产品也会有更多针对性的竞争措施推出。这也将让2023年普及型投影市场的竞争更具看点。
9. 智能投影场景和应用多元创新
2022年是投影行业继续做“价值加法”的大年。以场景需求创新为中心,集合投影产业链从镜头、光机、智能、音响到软件的各个层面,行业企业拓展出了更多的“投影新价值”。
首先,投影机应用多元性的创新主角依然是本土创新品牌。例如,极米的神灯(灯、音响、投影三合一)投影、坚果的O1系列(智慧墙)、VIDDA的C1(主打音乐)、慧示的H3作为LED智能投影主打“彩电化应用”、明基X3000专业游戏投影机……甚至,商用投影市场都出现了成者StarryHub(会议星)会议魔屏这样的将远场语音、摄像头、互动白板等功能集成的的产品。
其次,外资传统投影品牌在产品的“适配中国市场”上进一步发力。例如,夏普推出首款智能LED投影机、巴可等工程巨头在低价位亲民产品上发力、理光推出智能商务会议投影、爱普生推出号称为中国市场定制的高亮智能汞灯家用投影机产品……这些产品虽然不能说是填补市场空白,但是对于外资投影阵营而言,却是不小的进步。
整体上,2022年是投影机市场进一步探讨“应用”升级的关键一年。这一趋势的出现源于多重原因:一方面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投影市场的发展正在从“绝对增量时代”向“慢增长存量市场”转变,企业需要在产品价值维度、可用性、差异化上做出更多创新。进而,投影市场,特别是家投圈的竞争与创新维度从亮度为核心,拓展到了投影机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国内投影机消费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消费者对投影机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满足于一个大画面的传统定义之中。例如,欣赏大屏要做到音画双绝、画质要求,音效要求,应用便捷性要求,智能体验要求都在提升。同时,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如家庭用户的需求也会分客厅、卧室之别;学生族、驴友、租房族等都有不同的场景需求。
“市场够大,能够容纳更多的差异化细分产品线;市场竞争够激烈,无论是内外资品牌都需要拿出硬通货才行!”这样的背景是促成投影机市场“多元应用、场景创新”的基础,也是提升了行业竞争门槛的关键。2023年这一趋势显然只会“进一步加码”,全面升级:什么一步到位的产品、颠覆性产品、首创产品、外资品牌入行新应用门类的案例都只会大幅增加。预计,2023年将是投影产业一个必然的创新大年、创新高潮年。
10. 高增长是否会继续
最后一个2023年投影行业十大预测是,2023年投影市场还能增长多少?对此,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大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是,国内投影市场过去20年的成长,虽然主要细分市场不同,但是“保持增量”却是一以贯之的大势。特别是近10年来,家用市场崛起,结合新光源和智能应用,创造了一个截止2022年超过550万台的家用大市场。家用市场占据投影市场份额比例从最初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85%,并还在进一步提升。
因此,以智能投影技术为代表的家用投影板块的增量就成了对行业整体增量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件事情。但是,家用投影市场的增幅却一直在下降。2017年前后是100%;2020年下降到50%、2021年是30%,2022年则下降到不足20%。其中,激光电视在2022年录得该品类首个负增长年份。结合2022年教育、商用和工程三大市场的负增长,2022年投影行业整体增长率,10年来首次低于16%。
在这一惯性下,更多的行业研究认为智能投影2023年的增幅不可能超过20%,甚至会进一步下滑,这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增幅“承压”。行业市场也会从增量之争快速向存量竞争转变。
第二,对于非家用投影板块而言,市场能否企稳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从长期规律看,2023年大商用市场中只有工程投影行业具有实现增长的显著机率。但是,其市场本身窄众,十余万台的规模,不足以托起整个行业的量能。商教市场则大概率会在目前低位徘徊、波动,甚至略有下降。
第三,从个别数据看,2021年10月份,智能投影机录得除了2020年春季疫情特殊因素外的首个月度下滑。2022年,4月份和11月份,智能投影机再次两个月度负增长。2022年双十一购物季(10月31日-11月11日)也首次迎来投影品类首个“个位数”增长时代。从技术品类看,2022年智能投影中的中高端技术产品,DLP投影机并没有实现明显的增长,全年数个月份甚至是负增量。从市场契机看,2022年下半年1LCD机型大爆发,特别是高亮机型新一轮技术升级带来了市场提升、四季度亦有世界杯因素的拉动——2023年这两个因素的拉动力很难重现。
由以上分析看,投影机市场在2023年继续获得高增长的积极因素比较少、而且比较传统,这些传统积极因素的势能也在持续下降;但是,劣势因素却相对比较聚集、一些结构性因素,例如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问题等,还在发酵。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倾向于认为2023年投影行业整体增幅将回落到10%,亦是连续5年年度增长百万台之后,首次绝对增量下降到百万台以下。不过,好消息是,全球投影市场、特别是智能家投市场正在加速启动,行业内头部品牌“未来”成长可能更多要依赖海外市场的“第二次创业”。
综上所述,2023年投影行业的看点将更多集中在结构性领域、细分市场上、差异性产品创新之中。行业市场从增量竞争到存量之争的变革将更为明确。同时内外资品牌的战略调整,例如外资如何适应全球投影消费形势的改变、本土创新品牌如何出海等结构性矛盾会更为突出。——2023年必然是投影市场又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且存量竞争压力下,品牌之争会更为鲜血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