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显行业最大的未来机遇是AI智能。但是,2019年对于AI智能的应用,并非全部是“欢迎”的声音。
例如,9月份,课堂监控系统的重要参与者,“AI第一股”的旷视科技就因为系统监控“学生行为、表情、专注度、前排上座率等”数据,被舆论批评“侵犯隐私”和“剥夺孩子的自由、天真”。
无独有偶,10月份,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作为消费者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该案也成为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的“人脸识别第一案”。这件事情,体现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服务者升级系统带来的既有服务条款变更,以及新系统涉及隐私信息下的消费者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
诚然,AI不能背上侵犯隐私的锅——就如同,菜刀不是天然凶器。但是,随着AI应用的增加,势必会出现“乱用”、“不愿用”、“可否选择”、“隐私信息留存与安全”、“AI对社会规则的影响”等更为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将始终影响智慧商显产业的发展趋势。
行业专家指出,在金融场景中,AI的应用,人脸识别的接受度还是蛮高的。这与消费者对金融机构,银行、支付宝的服务商的“信赖度”、“依存度”有必然关系。另一方面,一个小学或者一个公园,也存储个人敏感信息,对方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知识和投入,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就成了问题。
在这种市场结构化格局下,商显的发展也会“不走寻常路”:事实上,隐私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不被滥用,正成为构建跨越场景、行业和地域的大型“AI技术与信息服务商”的切入点——不是每一个AI客户都必须自己构建一套系统,更多的只需要接入“某一个大系统”。比如,公园这样场景的人脸识别,是不是可以购买支付宝的相应服务。
在这样的产业构思下,未来的商显市场必然会随着“AI依赖大服务商”,变成“大联网”、“大云端”、“大集成”的发展格局。这显然不同于今天商显产业“小而散”的品牌结构。
所以,行业专家指出,2019年之前,是AI+商显的产业逻辑;2019年开始变成了“人文+AI+商显”的产业逻辑。后者让商显的未来必然“系统和规模大型化”。这是一个“看起来不大相关,却实则影响深远的转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