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过去,但是对于整个彩电行业来说,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大事件,譬如海信收购东芝电视、中国移动造电视、智能电视进入百元时代等等事件,无不在彩电市场掀起一阵风浪。接下来,投影时代网特别对2017年新闻事件进行了罗列,从中挑选了10大事件进行解析,值得大家关注。
2017年11月14日,海信以1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4亿元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简称TVS)95%股权。该消息一经爆出,吸引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而该事件也成为2017年中国彩电业最大事件,几乎压过了双十一彩电销量大涨的新闻。
据了解,海信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包括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其中,产品层面涉及彩电、商用显示、数字告示业务等几乎东芝所有“传统显示版图”;技术层面涉及东芝映象的日本优秀的研发团队,电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积累了的技术;市场方面则获得东芝显示产品及解决方案全球40年使用权,以及东芝显示产品的全球渠道伙伴关系,并为东芝已销售产品提供售后和技术更新支持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海信对东芝的收购,好处很多,包括品牌、技术、团队、渠道、产业链、口碑影响力等等。首先是获得东芝全球市场之后,海信多了一个“市场切入点”,且直接得到日本市场“第三位”的份额。这个变化对于,稳固海信全球前三品牌地位,是一个关键增量。
其次,海信揽入东芝全球市场,恰是补充了一个中国彩电业的“短板”。这次收购也是中国彩电,乃至家电业,近十年来,十余起涉及日韩并购中,唯一以品牌和技术团队为核心,而不是以局域市场授权、工厂产能为核心的并购。
获得日本团队这则是真正深入了日本彩电,乃至家电业的心脏——这些不仅对海信而言是前所未有,对整个中国家电业而言都是‘开创新时代’。
所以,海信收购东芝,虽然金额不大,只有一亿多美元,但是其意义非同凡响。这很可能是全球彩电品牌市场,中国彩电业国际话语权又一次“质变”和升级的关键“砝码”。
由此可见,海信和东芝是有共同语言的,二者的整合必然离不开技术流的“文化共鸣”。相信,在海信的操盘下,整合了全球彩电第三名的产业链能力,东芝彩电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刻。
2017年9月份,作为全球最强势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推自主品牌的电视机,这则消息的爆出,也可谓是彩电市场上的一颗重磅炸弹。
据了解,中国移动与京东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提供数字化显示产品与系统达成合作,共同推进运营商TV(IPTV&OTT)产业发展。京东方与中国移动将共同推出多款领先的大尺寸4K超高清电视产品,这也是中国首款运营商旗下的自有电视品牌。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中国移动造电视是不务正业。其实不然,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家庭娱乐设备早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传统产品为了跟上市场的需求大都被重新定义和再造,电视作为传统家用电器,其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继PC、手机之后,智能电视被认为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大屏,它担负起让用户重新回归客厅的重任,同样,对消费者画像的研究也为智能电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另外,伴随近几年智能电视市场持续升温,使用人群越来越多,首当其冲的是30-39岁年龄段,使用比例达到51.14%,而且用户群体逐步年轻化,处于20-29岁人群上升至25.63%,未来年轻人将成长为智能电视的主要受众。
正因为如此,中国移动看到了潜在商机,正抓住这些用户的好时机,通过软硬件的结合的用户体验来发布智能电视。京东方作为国内最大的显示面板企业,有先进的整机研发和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移动则具有服务、渠道和内容上的优势。
某种意义上,京东方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是一种软硬资源的高效整合,也是一种产业链不同阶段的有机衔接——从内在经营逻辑上看,几乎无懈可击。
但是,一个崭新的运营商彩电产品形态,是否被消费者认可,还需要“市场认知”端的革命。即消费者怎么看这件事情。在这方面,运营商已经有手机产品的运作经验和认知资源,也有IPTV大行其道的时代趋势和成就,比较欠缺的则是消费者对产品“专业性”的理解。
总体来看,京东方+中国移动的China Mobile品牌运营商彩电,是一个天时地利都具备的产品。唯独需要补充的“人和”板块,仅限于“消费者的认可”——这恰是运营商这样的巨头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在2017年最具影响力事件中,TCL发布的全新子品牌--雷鸟,也可谓是惊动了整个彩电圈。 通过我们了解,其实从海信推出互联网品牌VIDAA,创维推出互联网品牌酷开可以看出,随着国内互联网大潮的涌起,让拥有几十年历史的电视行业开始变得拥挤起来,而进入2017年之后,电视行业更是从遍地是机会进入到了淘汰赛阶段。
同时,在这几年当中电视圈中,就有乐视、小米、微鲸、PPTV、风行、暴风、看尚、17TV、大麦、爱芒果等多个新品牌加入,使得原本还算轻松的电视圈立马变得刀光剑影。凭借旧有的生产规模及技术优势,现在传统家电企业入局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时机已经到了。正是基于此,雷鸟电视品牌诞生了。
据了解,雷鸟作为TCL推出的子品牌,在TCL内部就已经具备了全产业链资源调配的优势,这有利于雷鸟的前期孵化和成长,外部不可控的威胁减少,市场风险系数自然变小。
除了TCL可以帮助雷鸟电视的生产之外,华星光电也与雷鸟隶属同门,要知道目前华星光电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五大液晶面板厂商,其不同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货量也将对雷鸟电视的产能起以一个关键性的支持。
从公布的价格看,雷鸟没有追求规模上的虚荣,因为它并没有采用某些互联网品牌那样一上来就杀价,杀得让品牌制造商直骂爹的方式出场。
雷鸟,现在看更是TCL安插在中小尺寸高端市场的一颗棋,目标不是量,而是年轻的中高端消费人群。这做法和目前很多企业追求的高端大屏完全不一样,所谓灯下黑,太挤的地方反而没利润,在中小尺寸市场布局说不定真能收获意外惊喜。
可以说,雷鸟要技术有技术,要产能有产能,要渠道有渠道,最重要的雷鸟有着80后独有的新思维新观点,绝对不可能把自己变成那只贪睡的兔子,这才是雷鸟最可怕的地方!
所以笔者认为,雷鸟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简单说,雷鸟来了,预示着TCL在内容端开始全面发力。
提及2017年新闻大事件,相信大家对小米推出的一款9999元激光电视记忆犹新吧!由于价格超低,当时备受诸多大屏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小米激光电视本质上是一个激光超短焦微投。为何这么说呢?业内人士的理由是“小米口中的那个TI定制DMD”,以及“光源5000流明”的亮度。前者是说小米激光电视的光阀并非主流市场的产品,而是一个更小尺寸的(微投化)产品;后者则是强调“没有激光电视的亮度”。
事实上,这两个宣传,多少都是擦边球。TI定制化DMD这类产品此前投影机界没有出现过。原因主要在于DMD属于半导体产品,具有制造过程的投资密集、技术密集、产能密集的特性:不是不能定制,而是定制的没有规模,成本上市场无法承受。“光源亮度”更是投影圈不用的概念:投影一般是说镜头出口处的光通量。后者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上下、甚至更低。
概念擦边球往往让人觉得“缺乏干货”。不过,小米超短焦的设计确是真的:虽然对于激光电视这是标配,但是如果你非把它看作微投,那可就是天下独一份。至于9999的价格是不是干货,总之市场没有完全同类的产品,没有对比性:和微投比较这个价格可真不低,和传统激光电视比较,还真便宜到家了。
当然,这对于激光电视行业还是“极好的”。因为激光电视虽然有海信大佬、坚果新秀、奥图码,明基等传统领袖力挺,但是其圈子还是比较小。即便海信的彩电背景,亦无法和小米手机的粉丝比规模——手机是个人消费品,且更新快,这就决定了小米激光电视概念必然能为行业“突围”大规模加分。
在2017年中旬,夏普状告海信,可以说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年度热门大事件之一。
据了解,早在2105年,夏普经营艰难、亏损严重,于是,海信 “解困”夏普北美市场,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厂,托管夏普北美品牌(2016年1月6日-2021年1月5日)销售。这样,北美夏普,本质就成了“海信”的夏普。这有点类似于当年联想和IBM关于PC业务的交易。
但是,2016年,夏普发生了一次巨变——台系巨头鸿海收购了夏普。而鸿海至少目前不缺钱,但是却缺乏一个“自主品牌”。在鸿海收购夏普之前,依赖其上游产业和代工体系,鸿海已经“十余年”企图建立自己的品牌帝国。
然而,鸿海拿到的夏普却并不完整——欧洲和北美的品牌使用权都已经“卖了出去”。这对于夏普品牌价值而言是致命的问题。夏普终端上的最核心的产品是液晶电视。中国、北美、欧洲是全球三大电视市场。夏普居然只剩下中国市场还在自己手里,鸿海固然不能接受这个局面。
因此,在欧洲,鸿海系通过收购欧洲 UMC 集团,成功拿回夏普在欧洲的品牌授权。同样的策略无法在海信身上使用——海信体量太大,不是能轻易收购过来的。所以,鸿海和夏普选择了所谓的协商解决。
由于协商不成,夏普在自身资金面还比较紧张的背景下,也拿不出多好的价格,夏普因此开启一连串“黑”手段。据媒体报道,夏普先后停止向海信供屏(夏普自称只是涨价而已,同期在屏幕供应上夏普还和三星出现了公开的矛盾)、在美国违背合同向海信渠道串货、向海信单方面发函要求停止履行合同等等。
但是,这些手段并不足以使得海信改变既有策略。或者说小手段改变不了大局面。最终,夏普还是选择了以一场官司来解决夏普和海信之间的问题。
此后,加州北区法院就夏普诉讼海信一案作出正式判决,支持海信提出动议,裁定该案必须提交新加坡仲裁,直至新加坡仲裁中心完成该案才有继续审理可能。而此番夏普在美法院诉讼未获支持,相关专家分析称,海信在此间的成熟应对无疑对中国企业面对国际纷争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案例。
2017年8月,主打内容的芒果TV推出智能电视系统MUI,宣布全面进军智能电视系统及硬件领域,并与创维和国美共同打造自主品牌电视机。
据了解,在芒果TV发布会上被提及最多的是“MUI”智能电视系统,这跟小米推出的“MIUI”系统仅一字母之差。主打功能也只有寥寥四个,打的还是情怀牌,这两点估计就够被米粉们笑话的了。
虽说小米电视也和芒果TV有合作,但其看重的还是其优质内容资源。而在这块,随着小米电视与未来电视、爱奇艺等平台的合作,小米电视可看的内容日渐增多,目前已行业领先。
而在当前几大互联网播控牌照持有者中,芒果TV还要面临未来电视、银河电视的竞争,未来电视是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旗下子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中央电视台,腾讯持股比例约为20%。银河电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这两牌照方,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已耕耘多年,而小米还与他们达成了深度合作。
而另一家银河也凭借着相对灵活的政策和众多主流厂商达成了合作。芒果TV能否做到和银河电视一样灵活呢?虽说其发布会提出了全面开放,但目前并没有看到是否有分成模式,如果不能分成,别说竞品,估计一些小的视频网站都不愿意与其合作。
在资本层面,2014年11月小米18亿元投资爱奇艺,而爱奇艺正是银河电视的发起方之一;小米还投资了不少其它视频网站,而芒果TV今年6月,融资才不过15亿人民币。
芒果TV提出硬件计划,其就要面临小米这个强大竞争对手,而小米电视进入硬件领域时间也要早于芒果,并且已靠扎实做工,强悍性能,赢得了不错口碑,芒果入局晚,还需摸索。
在小米乐视常年撕逼的电视行业,先不说别的,芒果TV能否扛得住这二者的第一轮攻击都是未知数?目前小米估值高达450亿美元,而当前芒果TV估值仅为135亿人民币,打持久战,芒果TV也没有任何优势。
虽说芒果TV继续延续湖南台在内容方面的强大优势,也获得不错口碑。但要全面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尤其是硬件端,论资历,对手们早已入局;论内容,虎狼环顾;论资金,更比不过小米,所以芒果TV在硬件行业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笔者不敢妄加判断,但此路走的肯定不会轻松。
2017年4月6日,海信宣布投资近亿美元,成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海信赞助世界杯,除LOGO将出现在2017年联合会杯和2018年FIFA世界杯赛事期间的场地广告、门票、新闻背板和直播比分弹窗上外,海信两千多万互联网电视用户也将享受到更多的独家资源。
大家都知道,世界杯和奥运会为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两大赛事,2014年巴西世界杯是国际足联(FIFA)历史上最值钱、最赚钱和最昂贵的一次世界杯。美联社此前披露的数据,巴西世界杯FIFA的商业收益为40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来自于赞助收入,26亿美元来自转播权销售。
而海信能成为2018世界杯赞助商,其本身具备着诸多优势。首先在财力上,海信作为千亿级家电集团具备了花费近上亿美元成为世界杯赞助商的经济实力。在海信集团的千亿棋盘上,已形成彩电、白电(海信科龙)、智能交通、光通讯、房地产等多个产业板块。
其次,电视作为海信集团的主营业务,和世界杯之类的体育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海信在ULED高清电视、大屏4K激光电视等先进的显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赛事视频呈现方式等做深度的技术开发,提高观众收看体验。
还有就是,海信具有独一无二的“大赛经验”。从最近的来说,成为首个赞助欧洲杯的中国品牌便是最好的预演和历练。通过“欧洲杯”营销,海信以在全球除中国以外11个调查国家知名度上升了六个百分点、欧洲市场销量二季度提升65%、国内电视市场占有率提升1.87个百分点完美收官。
除此以外,海信多年来持续投入澳网公开赛、美国最大赛事竞速团队NASCAR XFINITY系列比赛、F1红牛车队、德甲沙尔克04足球队等。所以,国际足联除了审核海信的产品、口碑之外,更看重其在一系列赛事中积累的经验。而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能够衡量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海信赞助世界杯体育赛事,将在全球提高影响力,也为海信拓展国际自主品牌奠定坚实基础。而海信迈出的这一大步展现出的,也是世界级品牌才具备的气质。
2017年,量子点电视的快速崛起,无疑备受大众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据NPD 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量子点材料的市场需求已从2015年的不足250万平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近2500万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到2020年的全球量子点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美元,增长潜力巨大。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这两年彩电厂商也将量子点技术应用于彩电领域。而为了进一步推动量子点电视发展,三星、TCL、海信三家彩电巨头不仅大力推广量子点电视,而且在2017年4月份更是携手成立联盟,宣告2017年量子点电视将以更好的技术、更低的价格、更优的渠道冲击市场。
据记者了解,在量子点电视市场,三星不仅在高端电视上使用量子点技术,也将其扩展到显示器等其他领域。为了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
,三星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全球三大量子点材料制造商之一的美国QD Vision,并发力量子点曲面显示器产品。
TCL则采用三原色量子点发光材料,使量子点电视实现110%NTSC色域覆盖率,并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海信也将通过ULED技术和量子点技术相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量子点联盟成立,不仅有终端彩电厂商,还有上游原材料企业参与其中。Nanosys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10年的努力,Nanosys研发了量子管和量子点薄膜技术。现在Nanosys技术的重点放在了量子点薄膜上,在平板电脑领域实现产业化后,量子点技术也将在更大尺寸电视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由此可以看出,在三星、TCL、海信等企业陆续在QLED领域的布局和深耕下,QLED量子点电视销量在2017年的高端市场中已快速攀升,相信2018年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2017年,随着彩电技术的加速升级,“8K”一时间成为了彩电行业中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据笔者了解,在AWE2017展会上,三星、索尼、LG、创维、康佳等企业纷纷展示了拥有8K分辨率的平板电视,并以超清晰的画面感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也为观影者还原一场最真实的视听盛宴。
而就在AWE2017展会闭幕不久,康佳给我们带来了重磅消息,康佳集团第2亿台电视下线暨8K新品电视发布会在东莞康佳二期生产厂正式召开,预示着电视大品牌康佳集团正式拉开了“8K”电视的帷幕。
康佳之所以能成为国内首批8K电视量产厂商,与其自有的硬件生产基地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研发实力等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康佳发布的X86S 8K电视新品,选用了世界顶级的液晶面板,全新的HDR技术和背光分区、12bit色轮引擎、DTS音效等尖端技术的加入,可以为观众带来堪比影院级的视听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首批推出8K电视量产的企业,足以说明康佳集团在8K制造和研发技术上的突破和实力。同时,也是在大力发展OLED之外,康佳对于家电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另一项重要布局。
康佳发布“8K”电视,也树立了在家电行业内的先进性,代表着家电行业在大屏技术领域的新高度。 而在康佳的带动下,也将带动更多企业在8K电视领域的布局,各大电视厂商相继进军“8K”电视领域指日可待。
2017年3月份,索尼宣布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OLED电视A1。索尼(中国)董事长兼总裁高桥洋表示,这体现了索尼高端产品的战略,而且经过十年努力,OLED技术的民用市场已经成熟。
其实我们了解发现,早在2007年,索尼就曾推出全球首台OLED电视,后来却一直以液晶电视主打,为什么时隔十年索尼又重返OLED电视阵营呢?
索尼内部人士介绍,十年前产品上市后,索尼没有停止研发OLED,在医疗、广播领域,一直提供OLED监视器,但如果拿到民用领域,一是价格问题,二是有技术难题。经过十年努力,以往技术问题解决了,OLED面板可以量产化,并应用到索尼的产品上。
再加上索尼在电视上的技术积累,如处理芯片,索尼既可以选择做液晶电视,也可以选择做OLED电视。目前,索尼将OLED电视定位高端产品。
据了解,在今年第二季度,索尼电视销售额同比增长30%。逆势增长的背后,OLED电视对于索尼的拉动作用显著。
事实上,索尼在OLED电视市场的强势崛起,不只是带动整体销售额的增长,还带动市场目标人群的拓宽。原先索尼电视的目标人群只有三类:一是有购买力的富裕阶层;二是对新技术感兴趣的人群;三是索尼的粉丝。现在因为产品的特性又增加两类人群,时尚年轻的女性,以及专业的游戏玩家。
目前,不只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索尼牢牢占据高端市场第一的位置,在中国市场其也在大屏高端上建立自己的领先优势。这已经充分向外界表明,索尼电视基于差异化精品的打造,正在步入市场的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