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彩电的核心趋势是什么呢?超薄和智能是无可争议的技术爆发点。
2015年CES展会已经指明在后液晶时代和OLED时代5MM厚度以下的彩电产品必然普及。这样的产品厚度已经低于大多数手机产品。
更薄的产品厚度,使得彩电产品内置音箱的效果难以与彩电自身的大屏幕表现力匹配。研究数据表明,如果要形成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和声音功率,音箱喇叭的厚度空间不可能低于3-4厘米;加上音箱系统共振腔的空间需求,这直接导致内置音箱的液晶电视机最厚部位必须维持在5厘米以上。如果消费者需要良好的重低音表现,那么这个产品厚度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显示技术的超薄化和音响技术对空间的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获得解决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像小米电视2那样采用音响和显示部分的分离设计。实际上,2006年开始,包括三星、索尼、飞利浦等企业,就已经开始推出专门为平板电视设计的外置音响:回音壁、条形音响、平板音箱等名称已经被很多消费者熟悉。只不过,到目前为止,直接选择在电视机上放弃配置音响的产品还非常有限而已。
2010年以来,智能电视产品高速发展。截止2014年底智能电视国内市场份额已经突破8成,形成彻底普及的趋势。但是,智能电视的发展也带来了消费者彩电选购的困扰。
一方面,早期智能系统的核心CPU的更新代际只有6个月,即便目前更新速度已经减缓的背景下,其代际期也只有不到18个月。另一方面,液晶显示屏幕产品已经进入技术相对过剩阶段,产品稳定可靠工作期高达10万小时,折合消费者使用时间则超过8-12年。同时,智能应用的软件生态不断前进,新型的应用、新型的数据不断要求产品配置更高的系统CPU和存储器。
以上三点结合,就形成了智能彩电时代,智能系统部分与显示系统部分的“严重寿命不匹配”。但是,如果市场的矛盾仅仅是“寿命”匹配问题,那么还不足以导致分体产品的流行。彩电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成本通常是几百美金,而智能CPU的成本往往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这种成本价值上的“严重失衡”导致消费者不可能因为“CPU落伍”而淘汰整个彩电。
智能电视机时代,智能系统与显示部分的寿命不匹配、成本不匹配形成的结果是:2014年智能盒子产品大发展,销量高达千万台,并成为彩电换新市场最大的杀手。而研究认为,最终盒子市场的规模会超过2千万,达到彩电整机规模的半数、甚至更高水平。智能盒子产品的本质可以看做是“彩电主机”和显示部分的分离。
2015年2月推出分体电视的大麦,其此前的主要业绩就集中在盒子市场。2014年以装宽带送盒子的模式,大麦背后的长城网络已经获得了百万级别的“互联网”电视消费粉丝。
综上所述,彩电技术的发展,特备是超薄和智能两大技术,先后创造了显示与音响分离、显示与信号计算主机分离的客观需求,并推动了彩电产品形态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