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到“基建”大餐模式的开启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成功把握这个机遇却不容易。现在大屏企业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认真思考:
第一, 无论基建如何复苏,一二线城市、较发达地区大屏应用都面临一个基本问题,即“该有的都有了”。如果仅仅是解决有无问题,那么已经无法启动新的客户项目。或者说,大屏行业必须要在“应用价值”上玩出新花样。用行业领导品牌威创的话说既是“可视化”时代,如何把握住客户不断进化的新需求。
这一部分市场的变化,既是上面提出的“软基建”的概念——不再是钢筋水泥为主,而是信息高速公路、智慧化应用体系、科研与文化基础设施这些主要和“数字”打交道的方面,增长出的“大屏新需求”。大数据、云计算和大屏的结合,是“伪饱和”市场创新的空间和财富机遇所在。
第二, 面对纯增量的“钢筋水泥”市场,大屏企业也不可能在简单复制以往的模式。因为这些增量市场主要存在于两个领域:1是海外市场,2是三四级城市,甚至是乡镇市场。这些区域经济基础、人文基础、应用需求、财政能力都与一二线城市不同,这必然要求大屏企业提供“适合”新增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功能。
在纯增量领域,大屏行业也不可能在简单复制此前一二线城市的产品:或者说,这一部分市场大屏行业现在手里“没有现成”的方案,需要大屏企业“走进基层、深入实践”重新研发解决方案。
第三, 这轮新的市场机遇,风险更大。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这是一轮“升级”为主的市场机遇。大屏行业自身要升级产品、技术、发展新型价值点和需求点,这些创新工作面临风险;更为重要的是“新基建”自身也面临风险。
上文提到,这次新基建的几个重点,如更为市场化、拥有更多的国际化部分、软基建比例较高,这些方面其实都意味着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这种变化成败如何、成本如何、耗费多少时间都是未知数。比如,一路一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能面临极端宗教、极端环保组织、国际政治环境的干扰。再比如,智慧医疗体系,虽然大的共识已经达成,但是如何实现、谁来主导、投入产出模型等等,很多细节均待摸索。
这实际上导致大屏企业,单纯赌注某一行业、某一类工程时,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不确定性。大型企业可以依托进入更多行业和市场领域,实现总风险的对冲。但是,对于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这个风险的化解颇需要智慧和能力储备。
总之,大屏企业的这轮机遇不是简单的“摘桃子”那么简单,而是一轮产业格局重构的“战略升级”。尤其是在液晶/DLP/小间距LED三大技术,多元化厂商阵营的协同竞争下,市场“馅饼”被谁吃下将拥有巨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