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国内彩电的终极使用年限被压低到,一般认为的安全期,7年左右,那么国内彩电行业新增的销售空间就会高达1500万台以上;同时,如果国内彩电产品第二台电视的普及率,在主要的大城市市场能到美国的水平,则还可以在额外增长300万台的市场空间。1800万台,不仅对于国内市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即便放在全球市场,也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遇。
另一方面,国内彩电消费的结构也在改变。主要是,第一,消费者平均购买力和经济承受力的上升;第二,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必然提升大尺寸彩电产品的拥有率和第二台彩电的普及率;第三,智能和互联网带来的彩电应用变革,将有助于彩电产品的更新换代;第四,城镇化和消费型社会的建立,将直接改变彩电产品的“更换新品频率”。
以上这些都说明,国内彩电行业的增长并未“见顶”,而是处于了一个“半山腰的休息平台上”。但是,另一个显然的规律是,彩电企业,传统的做法,以价格为主要驱动力的市场策略,已经不能继续撬动彩电市场的增长,彩电企业需要“变革”来实现行业增长——而且,这些变革,不应该是技术上、产品上或者市场政策上的小修小补。现在需要的是革命性的变革。
全球彩电大佬,LG正在推动OLED电视的发展。这种新产品带给市场的期待就像当初液晶开始普及一样。OELD电视具有更为出色的显示效果和理论上更低的成本;同时,其画面和色彩也更适用于较近距离的观看、以及比LED光源液晶能更好的保护视力。这种根本性的新技术的出现,将是国内彩电市场迎来新发展高潮的关键。国内显示面板企业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分别计划在15年和16年能开始大尺寸OLED面板的市场供应,并将再此之前实验相关技术。
小米和乐视带来的互联网电视和电商规律的结合,则在成就彩电产业崭新的价值链:软件、应用体验、生态、富裕活力的品牌形象,正在成为超越硬件显示技术的“彩电行业新附加值”。此外,阿里巴巴的生态联盟、百度的硬件机顶盒、中国移动的通路内容和盒子的贯通策略,乃至更大概念下的三网融合、智能家庭概念,也在为彩电产品的外延“价值”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同时,彩电市场的另一部分,商用显示领域的拓展,也在成为行业重点。商业广告的应用、酒店电视应用、安全和监控中心市场、教育和会议显示等,商业显示领域对彩电等显示产品的需求保持了高速增长。这部分不同于传统家用电视的市场,也将是彩电企业寻求新增长的空间。例如,长虹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用触控型平板彩电产品的最主要供应商。
但是,站在美妙的市场蓝图面前,彩电企业需要知道,无论是OLED、互联网电视、电商、盒子、智能家庭,还是商用市场,这些领域大多数都是传统彩电企业“没有涉猎过的新区”;其中很多领域对于全球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未曾接触过的“崭新”事务。这就决定了,彩电企业在开拓新空间的同时,必须变革自身,实现市场与市场主体的同步蜕变。
彩电企业面临巨大的自我革新任务。一方面,新趋势新规律众多,新竞争者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多数彩电企业个头巨大、文化沉淀浓厚、市场形象保守;甚至,很多彩电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思维落后、年龄偏大、决策迟缓……面对这些问题,彩电企业和产业,能够快速的调整自身、迎接新的时代吗?
笔者认为,彩电产业和企业的“成长问题”,彩电企业那些“糟糕的利润率”数据表,实际上不是机遇有无、挑战大小,是否找得到好的方法的问题;而是彩电企业自身是否适应于眼下的机遇、行业的长期规律、市场的挑战,彩电企业自身是否适合电商、互联网电视这类新的方法和规则的问题。没有等不到的机会,只有等到了抓不住的机会:这才是彩电产业真正的“成长”问题和成长陷阱——真正在成长道路上阻止彩电企业和产业的只有彩电企业和产业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