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想、乐视,不同的产业战略
小米、联想、乐视,过去一年的成绩迥然不同,但是,笔者并不认为这所谓的“一年成绩”能认定,这三者的成败功过:实际上,三者截然不同的成绩,更与三者截然不同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设计公司的小米。小米在手机上的成功,是多方位的:定价策略、饥渴营销、UI体验等等。这其中,普通人看的最多的是小米的“营销成功”,甚至很多人认为小米就是一个“营销公司”。笔者虽然不否认这种认识,但是笔者更原因挖掘小米在营销背后的价值——那就是小米也是一家设计公司。
作为设计公司,小米不仅立足于营销优势来整合电视产品线,更期望以拥有“自主设计血统”的产品,来扛起小米彩电市场的大旗。例如,小米第一代产品,在关键的屏幕选择上并没有“为先进是从”,在芯片上也没有“为简单高效是从”。小米的目标是整合市场上最具有性价比,同时兼顾高性能的资源,创造一款“对得起购买者”的产品。这里面,小米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市场定位问题。
但是,电视设计对于小米是一个新课题、电视市场的消费需求对于小米也是一个新课题、电视UI等更是新课题,甚至电视生态上,小米还没有“立锥之地”。所以,小米必须“尝试电视”。这一尝试就是一年的时间:下一代小米电视已经被推到2014年9月发布!
盒子、路由器、电视平板,游戏、UI、支付平台,小米期望的是至少包涵这些的一个拥有小米设计的“电视生态”。这一系列的产品也被看做是,小米2014下半年真正的重头戏之一。
硬件公司联想:用作PC的方法做TV!这是人们对联想2014新品S9的最新诠释。这种做法也符合联想的血统。在PC产品上,作为全球第一的大佬,联想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是硬件!同时在手机产品上,作为国内一线大品牌,联想也更多的给业界留下了“硬件”的形象。
但是,硬件的联想,并非是说联想不注重彩电的产品生态:联想的彩电战略,恰恰是基于生态体系的演化而提出的,这就是PC、手机、电脑和彩电的四屏,以及后台的服务体系,所谓的“一云”。联想的策略只是,依据自己品牌的内涵、自身最擅长的方向,制定了一个更为倾向于“硬件”的自主产品体系。
联想强调硬件,就如同小米强调设计一样,源于品牌最核心的优势价值,也源于品牌的血统。但是,在彩电产品上,消费理念毕竟和PC或者手机不同。彩电产品线的构架也与传统PC差异很大。这就出现了一个“何为合适的联想硬件彩电”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联想在细节产品上,以及营销、渠道和售后等一系列战略性产业环节上的各种问题之后,硬件的,可以匹敌PC事业的联想彩电才会出现。
不过,作为一家拥有庞大野心的彩电新秀(联想甚至期望彩电会成为自己的下一个PC和手机),联想的耐心和后台资源,足以支持,保障这家企业进行更长时间的市场“实验”。
“心”本不在彩电上的乐视!与小米和联想不同,乐视的核心竞争力与硬件毫无关系,甚至于硬件的设计也没有关系——乐视是一家视频内容服务商,乐视卖电视的核心一直都在“视频内容”上,而非电视自身。
乐视是彩电企业中,最可能获得“长尾收益的商业模式”成功的企业,因为他自身就拥有内容优势,拥有很长、很长的“彩电产业链尾巴”。这是,乐视始终能坚持高配低价、成本定价的原因,也是乐视对于“销量提升”异常关注的原因。同时,乐视在产业模式上,更为依赖于代工企业,无论是制造、设计、采购,代工企业对乐视的彩电销售更具保姆特色。实际上,乐视彩电正在成为“依仗内容”优势的纯销售公司。
乐视在彩电产品上的定位和价值链条都更为简单和清晰,与此相应的是乐视的产品和市场战略也更为简单和清晰:乐视甚至不需要“实验”自己的产业策略,它固有的清晰逻辑,使其彩电产品的价值点,直接落到了销量数据,这个指标上。因为,只有规模上有优势的乐视彩电,才能真正牵动其产业链的“长尾端”。因此,消费者可以看到,便宜高配的乐视电视,以及乐视“急速丰富”的产品线。
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以及完全不同的产业目的,决定了虽然小米、联想和乐视都叫做“互联网”彩电企业,但是他们的市场战略、战术行为却完全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三者在初期竞争市场上,截然不同的“成绩表现”:小米为了长期品牌目标,不得不高度压制初期市场的消费需求;联想则需要制定一个更为庞大和系统的彩电产业策略;乐视则“直指销量目标”和“内容的长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