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时代家庭应用的突破
4K最早的商用化应用是在数字影院放映机上。4K的首次普及型应用则出现在液晶电视上。二者虽然一个适宜家用,一个是工程,但是却都和“娱乐”有关。这个事实说明了,娱乐与4K的必然关系,也说明了4K对于家用市场的意义。
但是,家用是市场是一个价格敏感性市场。索尼4K家用投影机高昂的价格就决定了,这个产品再怎么出色,也不会成为“大众货”。而康佳39寸4K电视,2999元的价位,则决定了,消费者可以在家用客厅拥有廉价的4K产品。那么,4K对于家庭娱乐的意义有哪些呢?
4K无用论是现在家用4K电视市场流行的学说。因为,目前4K的内容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便是电影大片,大部分新作品都还没有实现4K制作呢!不过,也有人认为,4K就如同银行的存款:消费者买电视不是用一年就换,他要用五六年的时间,所以性能上的储备是必须的——你不能说你在银行的存款现在花不到,就是没有意义!
另一个支持4K的理由是,消费者即便是在4K电视上播出2K画质的内容,显示效果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同时,4K电视的价格走势表明,不远的未来4K电视不会比2K昂贵。尤其是后者,根本上决定了,消费者选购的时候会倾向于4K产品——花差不多,一样的钱,为何不选参数高的呢?同时,面板厂商也更愿意提供4K级别的产品——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重要行业内容之一。
在家用4K上,最大的意义还是来自于4K对3D的贡献。
在理论数据上,至少表明偏光式3D和裸眼3D都能在4K产品上获得50%-150%的显示画面提升。因为这两种3D技术都是以牺牲分辨率,实现3D效果的:既然有一半以上的分辨率会被牺牲掉,那么更高分辨率的产品,自然效果就会更出众。
在过去的四五年时间内,3D电视的普及并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裸眼3D效果很差,技术不成熟(4K能明显改善裸眼3D的效果);偏光式3D受制于2K屏幕,不能显示高清和全高清的3D画质,效果也比较差(4K能提升至少一倍以上的偏光式3D的效果);主动快门式3D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眩晕等“3D病”更严重,同时配套的快门眼镜产品成本高、售价达到百元、甚至数百元(一个家庭配4-6副眼镜,一台电视的钱都出来了),同时又更容易损坏,阻碍消费市场的普及。
4K与偏光3D结合,则是现在成熟3D技术中,最可望在家庭环境提供廉价、易用和高清效果的“唯一技术方案”。从这点看,4K在家用电视上还是具有明确的价值存在的(至少3D电视占据了大尺寸电视销量的三到四成的事实说明,3D会是4K的一个推动理由。)
不过,与液晶电视借助3D实现4K的意义不同,投影就必须依赖于“大屏幕”才能抢占家用4K市场了。
研究表明,在100寸以上的家庭影院系统中,4K将显著改善画质效果,呈现更为细腻的画面。这是4K家用投影的主要应用空间,也是LCOS家用投影的核心发展方向。而在70及其以下的显示尺寸上,投影显示在效果与成本综合考量的背景下,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优势。这一尺寸内,投影的主要竞争点是成本更低。但是这一尺寸空间如果使用4K投影技术,恐怕这个“成本优势”就会消失——至少目前看,4K投影还是高成本的产品,而4K液晶已经开始“白菜化”。
对于3D,如果投影采用偏光的方式,则需要两台投影机:这是偏光3D在家用市场不能普及的关键点(成本和应用复杂性,都导致了偏光3D不是家用投影的选择)。在3D上家用投影必须采用主动快门式的技术。这一技术在投影上的缺陷和在电视上的缺陷是一致的,比如“3D病”更严重、眼镜成本高昂、4K技术于此的价值意义不大等。
当然,家用投影在4K问题上也面临和液晶一样的“片源”紧缺的问题。不过,这也不应该成为“真正的大问题”。因为一般一台主要看电影的家用投影会用上10年,为此消费者超前消费是有足够的理由的。更何况在100寸以上的画面上,4K具有明显的效果提升,哪怕是播放2K的内容。
所以,在家用市场,4K不会被片源所累。其一的理由是超前消费,其二的理由是4K液晶最终不会贵多少,其三的理由是4K会帮助液晶的3D效果大幅提升,其四的理由是大尺寸为主的投影应用4K将非常好的提升传统2K片源的效果。此外,消费者还会很快拥有PS4这类4K级别的游戏主机和游戏可以玩。——因此,现在,无论是液晶还是投影,家用4K都是一个有价值的选项,而从未来看,4K会是必然的选择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