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我国平板显示龙头京东方披露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京东方净利润总计13.6亿元人民币,同时全年利润可达18-20亿元,为上年度的6倍。另据10月25日,TCL集团财报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华星光电保持满产满销,实现营业收入达106.14亿元,净利润14.15亿元,其中经营性盈利10.52亿元。研究认为,伴随全球显示产业重心的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民族面板产业已经摆脱纯粹的落后追赶状态,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两大巨头逆势盈利
2013年前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全球面板市场的表现并不好。尤其是电视用大尺寸面板方面,市场进入量价齐跌的局面。市调机构HIS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LCD电视面板出货量呈现负增长走势,由第二季度的5880万片下滑至5800万片,而去年同期出货量则为6000万片。同时,业界普遍认为,这种趋势在第四季度不会停止。2013年下半年,全球大尺寸TV面板市场有望出现5个百分点的萎缩。
在国内市场,受制于节能补贴政策在6月初到期,彩电产品销量进入低潮期。在年度例行的销售旺季、也是全年最大的销售突破节点,十一黄金周市场,国内彩电销量为销售规模为624.2万台,同比2012年下降1%。这是十年来,十一黄金周期间彩电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面对严峻的市场局面,国内液晶面板企业侧重调结构,并充分发挥国内面板产业的成本洼地优势,实现了逆势业绩增长。
作为民族面板业的龙头,京东方充分发挥在小尺寸面板和国际采购客户上的优势,突破手机、PC、NB和PAD市场。截至目前,京东方北京5代线已全部生产中小尺寸面板,合肥6代线移动类产品比重已超过50%,北京8.5代线也已开始量产平板电脑用面板。同时,在大尺寸产品上,京东方突出4K等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并努力提升主产产品的尺寸线等级。以上两项措施并举,有力的克服了主流TV产品量价齐跌的市场趋势,实现连续稳产、满销和利润的增长。2013年7-9月份,京东方实现营业总收入85.2亿元人民币,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4.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翻两番。
华星光电方面,目前仅有一条8.5代线投产,产能规模和产品结构的灵活性不如京东方。但是,对比2012年的产品结构,华星光电努力突出大尺寸产品的外销,以减轻主导的TV面板市场量价齐跌的不利局面,实现了,前三季共投产玻璃基板101.14万张,销售液晶面板和模组产品合计1560.32万片的成绩。其中,单月玻璃基本投放量已经超过12万片,超过规划产能20%。
与本土民族面板厂欣欣向荣形成对照的是,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也纷纷提速:苏州三星项目将于10月底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了数月,预计投产日期也将提前至明年上半年。LG广州项目也加强了建设力度。这充分说明外资巨头对本土面板业发展的看好。
本土面板加速扩张
就在民族面板业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背景下,交出漂亮的第三季财报的同时,国内面板产业也在加速投资。
第三季度,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线OLED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的攻坚阶段,并预计四季度进入试产状态;合肥8.5代线进入施工的最关键期;重庆8.5代线也已动工。三大项目累计投资超过900亿元。10月25日,华星光电宣布,将开工第二条8.5代线,投资计划为244亿元人民币,产能设计月基板10万片。其中,包括3万片8.5代OLED面板。此前,华星光电已经进行了OLED 4.5代中试线的新兴有机半导体发光显示面板的关键技术验证。该条线预计2015年投产。
此前,全球市场明确提出建设大尺寸OLED面板线的企业仅有三星和LG,预计二者的8.5代线将在2014年投产。京东方鄂尔多斯项目主要面向小尺寸OLED面板;合肥8.5代项目虽然全面采用金属氧化物技术,但是初期规划也仅是主要完成月投入2000片基板的OLED量产验证规划。京东方刚刚开工的重启8.5代线,业界研判认为是京东方主要的OLED大尺寸项目。不过京东方,目前对此并没有明确宣传(本土面板企业的宣传上,华星光电一直比京东方更懂得“高调”)。预计京东方重庆8.5代生产线,将比华星光电第二条8.5代线提前投产数个月。
结合日本和台湾地区对全球面板市场的投资分析,可以认为,此番TCL高调宣布的华星光电二期项目,将很有可能是LG、三星、京东方之后的,全球第四条量产化的大尺寸OLED面板线。
实际上,全球主要面板产地包括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和我国大陆地区,四大供应市场。其中,日本企业的单位成本最高,我国大陆地区则最低。近年来,受到TV/PC等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日本面板企业纷纷出现巨额亏损,日本面板产业呈现出“规模萎缩”的趋势。相反,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成为全球面板行业投资的重点,除了日本企业外,韩国和台湾面板巨头都在大陆地区建设有合资或者独自面板项目。全球面板产业的产能中心已经向大陆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