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的多媒体传播平台,从2006年开始在国内市场起步就备受关注。在随后的几年里,伴随着国内商用显示屏的迅速崛起以及网络的高速发展,数字标牌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无论是国外的品牌企业还是国内的新兴企业都在迅速壮大。然而,由于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链的完善,这种“万民同乐”的局面在2011年戛然而止,同质化现象让整个行业陷入了瓶颈期。2012年,全球经济疲软,给整个数字标牌行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位于国内厂商而言,压力更是非同小可。
经济衰退导致数字标牌项目延期,国内厂商自产自销抗压力弱
在实际操作中,数字标牌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是企业节流中开刀的首选。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企业首先保证的是生存,而被列入企业优化的数字标牌自然要“退居二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数字标牌的增长空间,让行业“僧多肉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欧债危机,美债风波,在传统的经济强国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中东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救命稻草,而中国市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量,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显然,“初出茅庐”的国内厂商在这场关系存亡的大战中并不是强者。
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数字标牌厂商由于起步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市场知名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基本上属于自产自销,国内市场是其根本的生存土壤。如今,国外企业的大举进军,将会在大幅压缩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行业洗牌已经无可避免。行业环境的转变成为倒逼数字标牌厂商转型的主要外部动力。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数字标牌领域的整合大潮将减少60%到70%的销售商,清出大量不具有执行能力的公司。对于国内厂商而言,如果想要成为大浪淘沙后的剩者,通过转型,做大做强成为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