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界,有人愿意拿小米和苹果作比。
这种比较的理由是,二者都不生产硬件,而且他们的成功都那么“突然”、出人意料。但是,在理性的人士看来,小米手机三年的销售量,还不及苹果新机一星期的销量。巨大的销量差,使得小米与苹果的比较,只是小米粉丝的一厢情愿!
事实上,与国内手机市场每年1.6亿台的销量,三星、联想、华为等千万级巨头的市场份额比较,新兴的小米只不过是刚刚露出子叶的幼苗,还谈不上经历过风雨。尤其是在2012年,国内智能机市场规模攀向全球第一的时候,小米则正在失去以往的关键机遇优势!
小米三年的成长繁华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手机研发启动时间为2010年10月,团队组成:由原摩托罗拉北京研究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负责硬件和BSP团队,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负责手机工业设计与硬件采购。这个团队最主要的成绩是MIUI,正式中文名为米柚的、基于Android的深度定制版OS系统。
MIUI目前已经发展到V4版,其成熟的用户体验界面,成为小米手机初期吸引眼球的一个显著亮点。尤其是在2010年到2011年,在国内手机界鲜有企业涉足定制版安卓系统的背景下,小米MIUI带来的“舆论导向效应”远远超出了这款OS的实际技术含量——积极卡位没有人做,但是有技术难度不高、可以做好的定制OS,使得小米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小米在2011年8月16日正是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机。这款产品1999元的定价,成为市场难得的低价。同时,小米在硬件配置上又显著高于同价位的功能机产品,使得小米首款产品充分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体验。
在市场操作上,无论是最初的1999,还是后来机型的1499元,小米都强调价格之低。但是,这种低价并不影响小米的“暴利”。因为,在智能机初步普及的过程中,苹果、三星等巨头的利润水平超乎想象的高达50%以上。这给小米留下了足够的操控空间:业内人士甚至爆料,小米手机的利润实际不是传说中的很低,而是每台四五百元,相当于25%的利润率。
小米手机市场营销得分最大的还不是价格卡位:虽然小米成功卡位智能机普及初期,市场均价过高、硬件价格下降速度很块的两大有力优势,依靠自己供应链上的掌控能力,以价格卡位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水平;但是在小米销售过程中的“舆论操作却显得更为成功”!(有人也称其为雷军的“忽悠”。)
小米手机采用网上限量销售的方式发售。这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限量购买的嚼头很吊人胃口。更重要的是,依靠2个月、1个月的预售期,小米实现了“正式销售时期的销量爆棚景象”——虽然这种景象是一个假象,但是小米依然获得了,数个小时内十万台,甚至几十万台的销量数据。这一数据通过媒体传播,成功发酵成为一股“小米旋风”,为小米免费做了最好的公观广告!
经历了三年成长繁华的小米,目前保有超过百万的用户群。2012年销量也将突破年度百万台关口。在这一过程中,小米最大的收获不是号称“闭关”1年开发出来的MIUI OS,也不是“区区百万台”的销量规模,而是小米已经树立起来的用户口碑和品牌形象:良好的智能体验、高端配置加低利润率下的合理价格、出色的配送售后服务网络,在国内市场拥有“类似苹果”品牌的时尚科技感的文化内涵——这些“软”资产才是小米过去三年成长凝结的真正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