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崛起之路上也面临一次次危机。2008年,家族内斗引发人事地震。同时,其擅长的“模仿别人,再把对方宰掉”的打法和一系列“不厚道”的竞争手段,让三星早已成为全球电子行业的公敌。近日三星在专利案中败诉,被判赔偿苹果公司超过10亿美元。危机面前,三星能否续写帝国神话?
韩国人自称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今天的三星集团,恐怕并不为过。根据财务报告,三星的电视业务已经连续5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三星终于把14年来的全球手机老大诺基亚拉下马,坐上了手机销量冠军的宝座。
然而三星的崛起之路上也面临一次次危机。2008年,家族内斗引发人事地震。同时,其擅长的“模仿别人,再把对方宰掉”的打法和一系列“不厚道”的竞争手段,让三星早已成为全球电子行业的公敌。近日三星在专利案中败诉,被判赔偿苹果公司超过10亿美元。危机面前,三星能否续写帝国神话?
台湾地区电子业者将三星视为“台湾公敌”,事实上,它已成为全球电子业者的敌人。这家韩国电子业巨头十年之间夺取了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中纵横30年的荣光,更是建立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垂直整合帝国。
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日元升值韩元贬值等均被认为是三星反超日系电子企业的重要因素。不过,更为关键的仍是它的空前规模的高效率垂直整合带来的模式红利。三星原本也是日本业界的好学生。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它模仿着日本企业们开始搭建“整机+关键零组件”的垂直整合模式。不同的是,它最终做得更为彻底、更具效率。
日本电子业界品牌林立,索尼、松下、东芝、日立、NEC、三洋等分属不同的综合商社,各商社间又派生出血缘复杂的金融关系。在日本国外,他们往往抱团,但在日本国内市场中竞争又极为激烈。
而三星居然真正拥有了完全独立的垂直整合王国,众多关键零组件,从液晶面板,到CPU流片,再到存储芯片,它都能自给自足。“这使得三星的垂直整合更有规模效应和效率。”isupply(全球电子行业调研机构)半导体分析师顾文军说。
同时,三星的这一模式真正显示巨大威力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星自有品牌终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打开局面之后,同步成长的品牌与自有供应链相互协同保证了这一模式的功效。
台湾地区电子业者对此怀有深沉的痛。他们最早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在设计与品牌之间,代工制造获得的利润最低。与日本、韩国相似,台湾地区内需市场狭小,但不同的是PC代工起家的他们相较前两者缺乏自有品牌的优势。
他们也曾做过不少努力,但最终都陷于失败。宏碁与明基分家、华硕也将其代工品牌和硕联合剥离,至今他们都没有走出一个宿命:代工与品牌不能兼得,所有相关尝试无一获得成功。他们由代工起家,后续再想做品牌则难消代工合作伙伴的猜忌。
更为可怕的是,三星这样的怪兽同样极善于学习,脚步迅捷。去年它已超过中芯国际,跻身全球前五大芯片代工厂之列。“他们的学习、进步能力非常强,凭借庞大布局,接触各类外部合作者,在与外部业者合作时也经常偷师,当然这与它连续多年每年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有关。”顾文军说。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描述得更直接:“三星擅长模仿别人,再把对方宰掉。”
虽然在商言商,三星强大的执行力值得称赞,但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三星种种“不厚道”的竞争手段放大到一定程度,则会对行业产生极大损毁力,使其成为行业的公敌。作为韩国企业的代表,三星把狼性精神放大到了极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这条“狼”的厌恶及痛恨。他给这条狼的标签是“再伟大也成不了百年企业”“总是对竞争对手背后捅刀的小人”。
三星在国际上首先被诟病的是它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韩国寡头公司的一大特征。
有记录显示,今年年初美国家电企业惠而浦起诉三星、LG向美国倾销洗衣机,5月30日商务部初步裁定,三星电子等韩国家电企业从韩国政府获得不正当补贴。而在三星位居老大的DRAM内存、NAND闪存等领域,美、日、台湾地区竞争对手已经不止一次地向本国或本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它们认为,支撑三星可以打价格战的,正是韩国政府的无限制低息贷款。
另一个让竞争对手愤恨的是,除了常规倾销,三星还携政府和大量自有资金,在特定产业的特定阶段,不惜进行“自杀性”行为以扰乱行业周期,迫使比自己弱小的竞争对手垮台。2007年,微软推出Vista系统,业界普遍认为Vista将会大卖从而拉动对DRAM的需求,于是新一轮的DRAM增产开始了,然而市场对Vista的反应并不好,整个DRAM市场由于判断失误,供需失衡,价格从2.25美元一路跌至1美元。按照经济理论,价格跌破成本,需要减产,让供求重新平衡。然而搅局者三星就在此时跳出来了,凭借着手中的资金,打开了增产的闸门,致使DRAM价格一路狂跌至0.31美元。
另一件事是,三星的落井下石。在2010年的欧盟针对三星、LG、奇美、友达四大液晶面板生产商的垄断调查中,三星在欧盟的“宽容告示”期举报了四家企业在2001年到2006年间多次讨论如何操纵面板价格,导致最终郭台铭的奇美被罚3亿欧元。而更让郭不满的是,三星这个曾经被欧盟以价格操纵之名罚款的惯犯,却因此次成为“污点证人”免去了罚款。
除了告对手的状以保全自身,三星还干过囤货的工作,只不过这一次枪口对准的是大陆的买家。2009年2月,正值大陆家电下乡,三星突然向友达、奇美等台湾面板企业抛出了2008年8月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小尺寸面板订单,令友达、奇美始料不及。看上去,三星似乎是要向台湾厂商表达自己上一年因金融危机而大幅撤单的悔意。但蹊跷的是,同期韩元是贬值的,韩国面板却并没有大幅出货,反而放慢了向中国大陆彩电企业出售面板的速度。短短一个月,32英寸及以下面板均价上升2-5美元不等。囤货的目的很明显了:买光市面上的液晶面板,让大陆厂商“无板可买”,唯找三星。
对国际贸易法精通、善于利用资本和市场地位、敢于破釜沉舟、会把握时机以及有政府坚强支持……如上种种的三星,从一方面来看,这些都体现了很强的企业竞争能力,值得称道。但是,这些手段放大到一定程度,则对对手甚至行业产生极大损毁力。三星从而被架到“行业公敌”的位置。强大不一定会遭恨,但强大到不给别人留活路便“不厚道”了。
三星“模仿秀” 无聊的苹果广告也抄袭
三星日前发布了他们GalaxyNote的最新广告,邀请了好莱坞影星兼制作人JamesFranco(詹姆斯·弗兰科),展示了三星平板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广告主角不断地去用平板帮助别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苹果在上个月奥运会开幕日推出的“Genius很忙”系列广告———同样很无聊。Genius系列广告在收到的反响不佳情况下已经被苹果撤下,有人指责三星,苹果好的坏的都要抄来不放过,“2012最差广告奖”这个也要争?
“体验”店拷贝苹果商店
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公司第一家零售“体验”店8月24日正式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张。但这家体验店无论从设计还是从氛围方面,甚至从绚丽的灯光特色上,都和苹果商店惊人的相似。三星的这家体验店同样具有令客户愉悦的氛围、简朴的布局、开放的楼层空间。站有“三星智能导师”的专用客户支持柜台,让人不禁回想起苹果的“天才吧台(GeniusBar)”。另外,三星这家“体验”店中的演示区、宽广而呈矩形的显示墙、清洗的线条结构,都带有明显的苹果商店气息,唯一不同的是,这家“体验”店的所有员工,都穿有蓝色的T恤衫。
官司:专利大战败诉被判赔10.5亿美元
专利大战,三星被判赔偿苹果超10亿美元。美国一个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24日裁定,韩国三星公司侵犯美国苹果公司产品一系列专利,要求三星向苹果支付超过10亿美元赔款。三星随后宣布将提出上诉。
去年4月,苹果公司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起诉三星公司,该案涉及7项苹果专利,索赔25亿美元。三星公司随即发起反诉,索赔3.99亿美元。双方拒绝了主审法官高兰惠的和解建议。
本案于今年7月30日开庭。陪审团8月24日裁定:三星侵犯苹果的6项专利技术,令三星赔偿大约10.5亿美元。法官当天下午宣读了裁决结果。陪审团驳回三星的所有诉讼主张,同时驳回苹果的部分主张,没有完全支持“25亿美元”的索赔诉求。
圣何塞法庭宣布裁决结果几小时后,三星公司于韩国时间25日上午发表声明,宣布将就裁决结果上诉。声明说:“我们将立即行动,在这个法庭推翻这项裁决结果。如果没有成功,我们将到上诉法庭上诉。”
自家律师团漏嘴暴露“设计危机”
在苹果三星专利案审判过程中,一份非常令人震惊的三星内部备忘录被提到了法庭上。之所以说令人震惊,是因为三星移动总裁申宗钧曾经承认,三星手机与iPhone之间的比较是“天地之差”,而三星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确定模仿iPhone的战略。
据了解,三星最初非常反对这份备忘录登上法庭,但是由于自家律师团的漏嘴,备忘录终于得以公之于众。事情的经过是:三星律师在回答法官问题时提到了“CrisisofDesign”(设计危机),而这个词组正是出自申宗钧最初在见到iPhone时的感慨,然后这份极为机密的备忘录就出现了。
申宗钧在备忘录中提到:消费者在见到iPhone的时候,指出了三星让人“昏昏欲睡”的事实。当时我们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诺基亚身上,时刻关注着“文件夹”、“状态栏”、“幻灯片”等等应用的改动。但是当我们与这个意想不到的竞争对手———苹果的iPhone进行比较的时候,才发现这真的是天与地的差距,公司从此进入了设计危机的时期。
申宗钧随后还在备忘录中透露:当时大家在讨论要如何才能追赶上iPhone,我听到有人说,我们生产出和iPhone相似的产品就可以了。
综合《第一财经日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