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逆市投资的风险
在合肥大举投资液晶光电显示产业链的同时,截止2012年中,全球液晶面板业已经持续近7个季度的亏损——这是自液晶产业诞生以来的最长的连续亏损记录。
导致之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例如日本夏普和松下的亏损主要是由于成本难以控制:日元升值、2011年地震和海啸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日本国内全球最高的人力成本等等。台湾地区面板也持续亏损的外资原因包括竞争对手的强劲表现,以及自身在市场布局上的延误、缺乏本地下游产业支撑、上游产业对日依赖较韩国企业严重等。韩国面板企业的状况要好于日本和台湾,得益于韩元贬值、韩国本地上游配套的完善程度的增长,以及三星和LG彩电等终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强劲表现,韩国面板业亏损并不严重,甚至在全球面板也疲软的背景下出现了难得的盈利奇迹。
先比而言,国内面板市场起步更晚。去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两条8.5代线刚刚投产。产业进程布局的缓慢使得国内面板企业与外资巨头的竞争成本更高。目前,作为全球排位第五的京东方,自2003年进入新时代面板大规模建设期以来,面板主业一直是赔得多、赚的少。
从下游市场消化来看,全球市场更不容乐观。2011年彩电市场实际销量低于2010年,聊2012年和2013年这种轻微下滑的态势依然难以改观。虽然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以及手机大屏幕化的趋势形成了新的对液晶面板产能的消化能力,但是这种市场需求的新增速度依然落后于全球面板业产能的提升速度。因此,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面板业还将在未来几年处于相对产能过剩的状态。
同时,海外8.5代线大致会在2014年完成设备折旧,到时海外市场的成本将再次降低。这对国内后起的所有8.5代线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全球市场的表现和宏观需求并不对合肥鑫晟光电8.5代线有利。分析认为,这条生产线可能经历比以往的8.5代线更长的盈利爬坡期。但是,从长远看,国内发展面板产业的市场前景依然非常乐观。
面板的下游消费主要是手机、笔记本、PC和TV。目前,我国在以上产品上都是最大的产出国、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前三甲的消费市场。仅液晶彩电,国内的年生产能力就达1.2亿台,占全球的一半左右,海内外销量超过全球的四成。笔记本电脑产品,2011年全国产量达2.44亿台,同比增长32.38 %,预测今年市场增长在12-18%之间。而作为关键配套的面板产业,目前国内的市场自给能力依然较低。以京东方北京8.5代线的产能计算,最多也仅是满足国内市场8%的需求。
因此,国内建设的液晶面板的产能具有极大的本地消化的特点。这和台湾液晶面板产业、韩国液晶面板产业完全不同。同时,虽然液晶面板产业不是人力密集产业(例如投资达285亿的合肥8.5代线仅需要4500名工人,资金人员消耗比低于造纸产业的五分之一,不及服装产业的数十分之一),但是人力资源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依然很大。和日本面板企业比,我国面板项目在税收、人力和土地成本上会更低。
与外资同行比,国内面板的市场竞争力显而易见。根据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市场液晶面板厂商出货量整体增长,奇美继续保持第一市场份额为33%,友达维持在17%,LG-Display为18%,三星为13%。其他厂商份额有所增加,主要是京东方、华星光电市场份额上升明显,京东方出货量占市场份额7.8%,环比上升68%,华星光电占市场份额的7.9%,环比上升59%。而到了5月,三星、友达等液晶面板厂商出货量大幅下滑,京都方、华星光电则实现“逆势增长”,京东方出货量在当月已超越三星、友达和LG-Display,成为行业第二位。
在看到全球面板的困难的同时,也应看到国内面板行业和面板市场的特殊性,更应看到全球面板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目前,LG和三星,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都在国内建设8.5代线,台湾面板业也在考虑进一步扩大在大陆的产能布局。面板产能由科技发源地向市场需求地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并进入不可逆的过程。目前只有大陆拥有新建液晶面板线项目,日韩台已经停止液晶面板新线的建设。研究认为,未来十年,大陆地区的面板产能将达全球的4成以上。而目前国内市场的自给率才突破两成。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