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IMESResearch资深分析师兼副主任黄铭章指出,TFT-LCD面板最主要的成本在于包括背光模组及玻璃基板等项目的材料成本,约占面板生产成本的65%,固定资产(主要是设备)折旧摊提只占15%~18%。而AM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超过4成,固定资产折旧摊提亦约占4成左右。因此,对于AMOLED制造商来说,如果能与设备商及材料商密切合作,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超越竞争对手。这正是日韩企业的优势。SMD在材料供应方面,三星集团内的第一毛织比较领先。在设备厂商方面,韩国当地厂商SNU、SFA,以及APSystems都较为先进。此外,LG化学本身在AMOLED材料方面也具竞争力,并已协助其协力厂商周星(Jusung)开发AMOLED生产设备。
相对而言,台湾企业则在基础储备和产业链完整性上不如日韩。技术和上游设备方面对日本的依赖很大。台厂的思路是加强与日本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或进行专利技术授权、合作生产部分尺寸AMOLED面板,以加速提升竞争力。这也是最近传出索尼和友达共同开发OLED项目的重要原因。
大陆企业中,京东方亦有220亿的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项目,然而业内认为,这个投资200多亿元的新项目,却不得不面临技术专利、产业配套和未来产能放大带来的盈利压力等大问号,同时在资金上也困难不小。此外,成都长虹虹视、昆山维信诺、顺德彩虹等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布局,广州创维华工、顺德彩虹也开始建设4.5代中试线。
我国OLED面板产业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二是配套、三是资金。事实上,第一、二点的本质也是资金。著名家电专家罗清启认为,当下韩国企业是要在OLED的材料、装备、面板与整机等环节中跳脱出"日本技术"的框架,这与韩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投资OLED不无关系。另一位国内电视技术专业刘步尘也认为,国家应该在"资金"问题上大力支持民族面板业。
目前在OLED体系性的技术上,日韩各成一派,台湾所有势力但是不得独立,大陆基础更差一些。而在投资实力上,韩国企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技术上并不落后的日本,则由于近年来的显示和家电产业巨亏、日元升值,处于投资疲软期。同时,由于LCD面板业务的亏损,台湾面板企业也在寻求OLED项目上的合作者。这种局势显然有利于台湾企业连日制韩,也有利于大陆企业依托市场层面的关系补充前期技术和配套投入的不足。现在,国内OLED产业最需要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切不可拥有"LCD液晶寿命还长久"的"妥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