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Oled显示技术在平板电视上的应用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随着三星和LG8.5代线量产计划的逐步推进,OLED电视机将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比LCD液晶电视的普及速度,这种被称做“终结者”的梦幻显示技术,OLED彩电的普及效率将达到LCD产品的两到三倍。
与LCD对CRT技术的替代效应一样,OLED彩电产品的出现、普及必将给整个彩电业注入崭新的活力,更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LCD液晶电视对CRT的替代作用,在国内彩电市场集中表现为一系列中小品牌的消失,市场集中度的增强。例如,厦华,三洋这样的的昔日CRT产业的一线巨头,现在已经逐步淡出市场,更多的二线品牌早已消失。此外,LCD产品的普及还促进了国内彩电市场销售额规模的增长,并促使IT代工产业进入彩电制造业。
不一而足。LCD对CRT产品替代过程中引起的产业巨变,会不会在OLED产品普及的过程中再次重演,民族彩电产业在OLED转型的过程中究竟拥有怎样的挑战呢?
美国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CES)历来都被看做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技术革新的风向标。2012年,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上,三星、LG两家公司分别展示了55英寸OLED电视新品,并作出将在今年上市的承诺(此后的消息表明,二者有意于奥运伦敦奥运之前上市相关产品)。
虽然这不是OLED电视首次在国际上露面,更不是OLED技术第一次出现在消费电子展上,但是确实第一次大尺寸实用性产品的展示。尤其是三星和LG的特殊身份:分别是全球位列第一、第二位的彩电厂商,三星还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用Amoled屏幕供应商;二者还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提供商、等离子电视面板提供商——这种彩电产业上下游角色上的特殊性和实力,使得三星、LG展出55寸OLED电视显得更具“里程碑”意义。
除了三星和LG外,苹果、索尼、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也有推出OLED电视的计划。
据传,苹果公司将在今年或者明年推出首款智能电视产品。其中,三星OLED技术很可能成为其主要的产品方向之一(在苹果的其他产品上,苹果与三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苹果向三星的采购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不过也另有消息说,苹果可能采用夏普4K液晶屏推出首款电视产品。
除了苹果,索尼也将是三星OLED屏幕的主要买家。英文报纸《The Korea Times》引述三星主管报导,索尼想让明年初就会上市的新Bravia 系列电视产品,采用三星的OLED 屏幕。在更早的时候,索尼曾经是三星液晶面板的重要投资者和采购者,虽然这种合作关系已经在2011年,随着索尼的巨额亏损而结束,但是目前索尼还保持在面板和半导体器件上每年对三星50亿美元的采购数额——三星索尼的商务伙伴关系依然未系。同时,巨亏之中的索尼,必然没有实力自主投资OLED面板大尺寸项目。
另一家日本企业,松下则计划自产OLED面板: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称,松下Panasonic计划投下200-300亿日元用于2年内利用生产液晶面板的姬路工厂建立OLED面板的生产技术。预计,松下将采用6代线技术,而不是8.5代线技术量产OLED屏幕。这种技术可以满足大尺寸和中小尺寸对显示面板的需求,市场更灵活,同时产能也更小——这对于松下意味着更小的投资风险、更小的技术风险。不过即便如此,也有消息说,松下渴望引入投资伙伴共同开拓OLED项目。不过,松下目前的计划是2015年量产——在时间节点上,这似乎有些偏晚。
此前,东芝和日立已经在OLED小尺寸面板方面展开了合作关系。联想到东芝、日立、松下曾经在液晶面板上结成的战术同盟,不禁令人对三者未来可能再次走在一起长生期望——事实上,日本政府方面的意愿是,日本的显示器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度过目前的亏损难关,并未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竞争奠定好的开端。
作为全面面板业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台湾地区的友达和奇美又有投资OLED面板的计划——虽然目前消息不多,但是其投产应不会晚于韩国企业18-24个月。日本多家媒体于4月18日报导指出,Sony已与台湾面板大厂友达进行协商,计划携手合作生产OLED电视,且双方并考虑设立面板合资厂。大陆的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也在酝酿一条5.5代oled生产线项目。
在国内彩电市场,主要本土品牌也有自己的OLED计划。康佳集团表示,OLED画质好、更薄,还有柔性,所以肯定是发展方向,但成本太高,是液晶电视的几倍。TCL集团则认为,OLED最有可能在中小显示领域成为原来TN、LCD的替代品。但它要在彩电领域替代LCD,至少还要五至八年,液晶还有十年产业周期。但是,TCL主导的华星光电已经计划上马一条4.5代OLED中试线。创维集团则估计,本土厂家最快四季度也会推出OLED产品:但是,明、后年还是推广期,真正收获期要两年以后。据透露,创维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在广州合作制造小尺寸OLED屏,在中试阶段,已小批量生产。
及由此来看,虽然一两年内能够提供OLED面板的企业只有三星和LG两家,但是全球主要彩电企业已经都在谋划OLED时代的战略:中日韩三系品牌彩电企业占据全球彩电市场8成以上的销量,中日韩(包含台湾地区)是全球平板面板供应地,且主要企业都在计划OLED项目。即便只计算三星、LG的产能,两条8.5代线OLED面板如果顺利量产,其最终产能也渴望达到全球彩电市场面板总需求量的15%左右——一个崭新的OLED彩电时代已经呼之欲出。
为什么在液晶电视刚刚普及没有几年,全球平板产业就要向OLED转型呢?答案无外乎两点:OLED产品效果更好,成本也更低!
OLED,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OELD),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发光技术。具有半导体发光的高效性、易于数字化管理和高设备可靠性等优势,被称为“梦幻型”的显示技术。
传统液晶显示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设备温度适应方位窄(液晶必须在液态下工作)、显示器可视角度狭小、被动发光结构复杂、色彩显示效果不及等离子、CRT等产品。等离子显示技术的特点是色彩优于液晶技术,但是也存在可是角度、适用环境方位等的限制。OLED显示技术则能有效弥补液晶和等离子显示技术的的这些不足之处,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OLED显示技术除了具有液晶和等离子的诸多优点外,在产品的可靠性、色彩表现、适用性、柔性化产品设计、超薄设计、节能设计等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优势:OLED显示技术的优点可以这样形容:把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PDP显示技术、CRT显示技术,这三个已经在民用和消费市场贷规模普及(含普及过)的显示技术的所有优点集中在一起,并抛弃大多数的缺点,就成了OLED显示技术的主要特点!——正是这种巨大的性能优势,才促使全球众多企业努力发展OLED显示技术。
但是,OLED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则还会具有另一个巨大的优点:成本更低!
于占全球彩电市场8成以上的液晶技术比较,OLED显示产品的结构、制备工艺更为简洁:OLED主动放光,不需要背光源组建:光源、光源驱动、导光板等;同时,液晶和OLED的像素驱动方面都采用TFT或者类似结构(区别在于OLED是电流驱动,LCD是电压驱动),成本和工艺相同,或者相似,因此OLED生产线能利用LCD生产线改造,整体前期投入会比LCD低三分之一到一半。
在LCD产品替代CRT产品的过程中,成本就起了关键作用。如果不考虑专利技术的知识产权成本,CRT电视体积巨大、用料成本高,而且需要大量的金属铜作为阴极射线偏转电磁场发生器。因此,与LCD液晶技术主要是朔料、树脂、玻璃和特种化学材料,同时产品体积更为轻薄的特点比较,在同等显示画面大小下,CRT电视的成本至少是LCD的150%。LCD液晶电视的这种成本优势,使其能够迅速淘汰传统CRT产品,并雄霸全球彩电市场(虽然其显示效果不如CRT出色)。
而在OLED时代,OLED产品的成本渴望比LCD更低,同时显示效果甚至会超过传统的CRT产品。正是这种特色OLED也被称为梦幻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显示产业的唯一王者。
2012年,大尺寸OLED彩电将正是登陆消费市场。业界预期认为5年内,OLED电视就会进入普及阶段——这一速度将是LCD的两倍以上。(大尺寸液晶显示技术从应用于笔记本和PC电脑到全面在彩电市场普及,至少尽力了15年的时间。)OLED普及速度之迅速,必然对业界厂商提出更为苛刻的考验。
首先,从面板产业看,oled的普及速度更快!
由于OLED面板将主要来自于LCD面板线的改造型建设,因此投资周期、建设周期都会大幅缩短。例如,在三星的最早的规划中,全球第一条5.5代线OLED面板厂会在2012年投产,而实际投产期提前了两年。在5.5代线之后,三星第一条8代OLED线则会在2012进入投产期。
从5.5代到8或者8.5代,LCD液晶产业用了4-5年的时间,但是OLED却只用了2年的时间。同时,OLED产业直接跳过了6代、7代,直接上升到了8代线——这是液晶产业大规模建设的最大的尺寸线(更高的十代线只有夏普一条,而且2011年开工率仅有五成)。
预计2013年,三星和LG的8.5代oled面板线都会投产,并达到较理想的产能。能够为全球提供至少2000万片的OLED面板产能,或者更高。2015年,则至少会有四分之一的彩电产品采用OLED面板制造。
第二,从终端产业看,OLED的价格下降速度也会更快。
按照目前的线性评估理论,OLED彩电的发展预期将比较缓慢:全球著名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预估,2012年全球OLEDTV出货量将达10.8万台,2013年不到100万台,2014年接近300万台,届时占整体电视市场渗透率仅1%,2019年OLEDTV渗透率才能跨过20%的门槛。同时,对于产品价格,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认为,根据技术和成本结构模拟分析,2012年底量产OLEDTV,整机价格可能落在7,000到8,000美元,以55寸机种来说,大约是同尺寸液晶电视价格的4倍。预料可能还需要3到4年的时间,OLEDTV的价格才能降到同尺寸液晶电视价格的2倍。
但是,笔者并不认可DisplaySearch的观点。同时,众多业界专家也不认可DisplaySearch的观点。其中,任何一条8代线的量产,所能提供的产能都将是是数百万计的,而不会向“线性”预期那样是十万台的规模。而一旦多条高世代线投产,则产能将以千万条计:2012年底,友达六代、lg8.5代、三星8.5代,都会进入投产,或者试投产状态,将为业界提供千万台以上级别的产能。面板产业的大投资、大产能规律,使得任何建立在“线性”概念上的预测结论都变得毫无意义。“在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前提下,如果还认为一个技术的更替需要很长的周期,就要落后了”,国内著名家电专家罗清启如此表示。
比较激进的预期是LG做出的,其认为采用白光技术的OLED产品会在2016-2018年低于LCD产品的成本。友达移动产品事业群总经理吴大刚则预期,AMOLED在两年后(2015年)成本竞争力不输LCD面板,未来两年是AMOLED成长关键期。在国内著名彩电专家刘步尘看来,“在3—5年之内,OLED电视就会取代现在的LCD电视”。
如果仅以目前55寸OLED彩电的上市价格8000美元预估,(折合50000元人民币),也较60寸LCD电视首次上市的18万元售价低很多。——因此,有充足的理由相信,OLED电视的普及速度必然超过现有的保守估计:两年大量出现,三年站稳脚跟、四五年形成普及趋势,这样的速度是可以指望的。
OLED彩电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必然给本土彩电产业带了很大的挑战。就如同此前LCD电视的普及过程,国内彩电企业也纷纷经历了数次盈利、亏损的波折,尤其是在上游面板产业上,直到2011年才实现8代线的量产,拥有了上游市场的核心话语权。
从技术体系、工艺和产业布局上,OLED面板线将主要来自LCD线的改造:二者同样属于薄膜半导体产业,亦都属于显示产业,采用LCD线改造OLED面板线复合液晶产业升级发展、和彩电产业升级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目前,三星、LG加快OLED产业布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星和LG是较早布局LCD液晶面板线的企业。早起生产线基本已经收回大部分投资,一部分设备也进入更新期、或者大修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其转产新型的OLED产品,能够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使其市场线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在三星将旧的LCD生产线部分改造成OLED面板线的同时,其LCD线原有专属设备正在准备在大陆苏州设立一条“半新”的LCD 8.5代线。
奥维咨询平板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李秋纬认为,OLED的生产是建立在LCD基础之上的,在既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升级,是可以做OLED的(升级LCD面板线这种做法更经济,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通行做法)。——“其实只有具备生产LCD能力的厂商,才能去生产OLED”,李秋纬表示。
OLED产业的这种规律也决定了,我国大陆地区LCD面板起步晚的特点,将“拖累”OLED面板产业的发展。相对的那些在LCD面板线投资较晚的企业,如果跟近三星等企业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改造现有的、较新的LCD面板线;其二是建设全新的OLED面板线——这两种方式都会造成后起LCD面板企业投资OLED更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
但是,OLED面板产业是未来的显示产业的核心,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国,我国应该,也必须掌握OLED大尺寸面板产业的相关技术,并建立起现代化的制造能力。
就OLED基础理论和专利而言,主要掌握在美国和英国企业手中。但是,在产业化的工艺技术方面,日本和韩国企业则起步较早。其中,三星更是通过近10年的努力,逐步成为了OLED专业持有数量最庞大,尤其是在大尺寸技术方面最为成熟的企业。
DIGITIMES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兼副主任黄铭章指出,TFT-LCD面板最主要的成本在于包括背光模组及玻璃基板等项目的材料成本,约占面板生产成本的65%,固定资产(主要是设备)折旧摊提只占15%-18%。而AM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超过4成,固定资产折旧摊提亦约占4成左右。因此,对于AMOLED制造商来说,如果能与设备商及材料商密切合作,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超越竞争对手。——这正是日韩企业的优势。SMD在材料供应方面,三星集团内的第一毛织比较领先。在设备厂商方面,韩国当地厂商SNU、SFA,以及AP Systems都较为先进。此外,LG化学本身在AMOLED材料方面也具竞争力,并已协助其协力厂商周星(Jusung)开发AMOLED生产设备。
相对而言,台湾企业则在基础储备和产业链完整性上不如日韩。技术和上游设备方面对日本的依赖很大。台厂的思路是加强与日本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或进行专利技术授权、合作生产部分尺寸AMOLED面板,以加速提升竞争力。这也是最近传出索尼和友达共同开发OLED项目的重要原因。
大陆企业中,京东方亦有220亿的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项目,然而业内认为,这个投资200多亿元的新项目,却不得不面临技术专利、产业配套和未来产能放大带来的盈利压力等大问号,同时在资金上也困难不小。此外,成都长虹虹视、昆山维信诺、顺德彩虹等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布局,广州创维华工、顺德彩虹也开始建设4.5代中试线。
我国OLED面板产业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二是配套、三是资金:事实上,第一、二点的本质也是资金。著名家电专家罗清启认为,当下韩国企业是要在OLED的材料、装备、面板与整机等环节中跳脱出“日本技术”的框架,与韩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投资OLED不无原因。另一位国内彩电技术专业刘步尘也认为,国家应该在“资金”问题上大力支持民族面板业。
对于OLED产业的强势发展,国内政府已经有一定认识。工信部电子资讯产品管理司处长王勃华指出,政府正透过对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援,以扶持OLED产业发展,加快扩大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量产规模,并促进大尺寸OLED面板研发。工信部近日还打造合肥新站区,要将该区做为电子资讯(新型平版显示)类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点扶持面板技术,包含OLED。这是国内首次将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的规划范畴。此外,南京、北京、广东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支持OLED项目。
分析认为,目前在OLED体系性的技术上,日韩各成一派,台湾所有势力但是不得独立,大陆基础更差一些。而在投资实力上,韩国企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技术上并不落后的日本,则由于近年来的显示和家电产业巨亏、日元升值,处于投资疲软期。同时,优于LCD面板业务的亏损,台湾面板企业也在寻求OLED项目上的合作者。这种局势显然有利于台湾企业连日制韩,也有利于大陆企业依托市场层面的关系补充前期技术和配套投入的不足。
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国度、手机国度、数码国度、PC国度,国内大力发展OLED显示技术拥有充足的市场优势。从整个电子终端制造链的竞争角度看,国内市场也具有优先发展OLED产业的紧迫性。现在,国内OLED产业最需要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切不可拥有“lcd液晶寿命还长久”的“妥协”思维。
OLED彩电的兴起,不仅会考验我国显示产业的上游,同时也会给下游终端品牌厂商到来实实在在的市场压力。
今年五月份,LG OLED电视即将在包括国内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正式登陆,同时三星OLED电视也会在伦敦奥运会前正式上市。传闻中,索尼、苹果公司也在计划推出OLED电视。国内彩电企业也渴望在年底或者明年获得部分韩国或者台湾地区OLED面板的供应,进而推出OLED彩电产品。
按时间进度,2012年必然是OLED电视市场元年。OLED电视的到来,则会形成一种彩电升级热潮:效果更好售价更高的OLED电视更适合高端消费家庭的差异化选择,也能为电视厂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但是,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初期的OLED市场还是一个“面子问题”。作为一线彩电企业,即便不能再第一时间推出OLED电视,也必须在“第二”时间上市类似产品。这与企业的品牌形象、科技形象、技术形象等息息相关,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OLED电视的初期市场上,面板资源必然会稀缺:国内菜单企业或者拿不到足够数量的产品,或者不得不以高价从LG、三星等竞争对手除获得——这将显著影响国内彩电企业OLED产品的竞争力。分析认为,LG、三星,甚至部分日系企业渴望通过OLED技术上的领先,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中再次提升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和盈利能力。
虽然,随着OLED面板产能的扩展,国内彩电业的OLED面板采购能力会得到加强,OLED彩电也不会长期成为少数先进品牌的独有产品,但是,这不意味着国内彩电企业面临的OLED彩电转型冲击的结束。
OLED面板与LCD面板的重要差异在于没有“背光源”,也就是没有所谓的“后段模组工艺”。而投资后段模组工艺是国内彩电企业,在LCD时代增强盈利的重要举措之一:几乎所有品牌企业均有涉足。在后段模组上的投入,占据有国内彩电产业平板终端生产性投资的三分之一。但是,OLED电视采用自身发光技术,该技术的普及必然会使得“后段模组”这部分产能被淘汰。这将会在OLED电视的普及中后期,对国内彩电企业资产减值形成很大的压力。
韩系OLED彩电产品的出现,与国内彩电产业在该领域积累不足不然会给国内彩电企业造成一些市场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将是阶段性和暂时的。只要国内彩电企业科学处理不同市场层面的关系:不同技术、不同消费能力、不同消费需求,本土彩电企业必然能够顺利的迎接新型的OLED显示时代的到来。
尤其是在,国内行业同仁正在加强OLED产业布局,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产业的重要性,提出了众多支持意见和措施,并准备在财税资金上进一步支持本土面板产业的趋势下,OLED产品的出现将是一个本土显示产业的巨大机遇:LCD液晶面板产业韩国等地领先的产能优势已经形成,本土企业、后起之秀的竞争压力很大;但是OLED是新兴产业,各国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即便日韩起步较早,相对液晶LCD而言我国本土企业与其主要对手的差距也更小。因此,OLED产业也该看作是本土显示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个机遇窗口。
目前,国内显示产业在终端产品和LCD面板上都已经又有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必然能指导国内显示产业在OLED时代不断胜利前进。面对未来四五年内,OLED产业的快速兴起和井喷期的到来,国内显示产业不仅要做好迎接调整的准备,更要做好把我机遇的准备:迎难而上者,方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