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中国苹果:跨界的苹果模式还能有吗

根深蒂固的模仿瓶颈
来源:中国企业报 更新日期:2012-03-14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根深蒂固的模仿瓶颈

    当前,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还停留在“制造一款产品”、“销售一个价格”市场开辟阶段,还有少数企业正在经历“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市场转型阶段。苹果公司却早已步入“从产品设计、平台驱动、文化引领”市场引领阶段。

    很多人认为,苹果在市场上成功的关键,是推出以“iPod、iPhone、iPad”为代表的一大批风靡全球用户的热销产品。同样的中国企业,在苹果上述产品上市后相继推出各种名目的phone手机、Pad平板电脑,价格比苹果的便宜、功能更丰富,却始终无法跻身主流市场,还陷入“山寨化”质疑声中。

    两者的差异并非产品,也绝不是开创者与模仿者之间的实力差。实际上,在苹果上述产品推出之前,市场上已经有类似产品。核心原因正是,苹果的创新已经从产品力转移到需求力,围绕消费使用体验、舒适和方便,通过打造一套全新的“文化口味和休闲方式”,从而让目标消费群抛弃对价格的关注,转向对内容平台的青睐和品牌的信任。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研发重点还集中在产品上,只看到价格策略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却无法提供满足消费者精神享受的产品。

    现在来看,苹果的成功不是硬件制造的成功,也不是软件驱动的成功,而是文化驱动下的跨产业整合平台成功。在毛蕴诗看来,“苹果成功的同时,还创造了‘跨产业升级’的典型标杆。苹果通过立足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实现对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研发、制造资源整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建立跨产业升级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技术创新,实现在“多重技术领域、跨越多重应用领域”的产品研发创新。同时,必须要大胆创新,圈定重点行业与产业集群,通过打造一系列跨产业升级创新示范点,带动其它产业与企业的升级。

    起步于“一穷二白”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多是依靠模仿和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模式,甚至很多都采取“全盘照搬”策略。这虽然解决了我国企业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布局,并占据市场一席之地。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缺乏只停留于模仿层面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创造、高端创新突围等方面的重要瓶颈。

 标签:
上一页 1 2 3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