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的迷茫未来
在苹果当前所处的全球消费电子产业、IT通讯、文化内容等领域,尽管近年来中兴、华为、联想等企业开始奋力追赶,但我国还没有出现可以与之直接竞争的对手。不过,从传统的家电、商业流通,到IT、互联网等领域,具备苹果公司发展雏形的公司已经出现,这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的动力源。
苹果最擅长的,正是中国企业最缺的。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尊重、创新思维和理念体系形成等方面的系统性匮乏。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体系,让很多人在创新思路和创新模式上陷入停滞甚至空白,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创新,又应该怎样切入核心部件领域,没有思路更没有方法。同时,“抄袭成风,山寨遍地,假冒产品一批接着一批”等现象层出不穷,也让一部分中国创新企业的先行者们备受伤害和拖累。
更为重要的是,当一大批企业由于缺乏长期发展的经营理念,只追求短期利益下的企业份额最大化,将关注重点从产品、需求转向市场竞争。围绕消费需求的深度创新和新生活方式的打造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如果说中国没有苹果,也不尽然。近年来价格持续攀升的茅台备受关注,是因为其入选“奢侈品”传言,但近年来茅台在市场上受宠的关键因素,正是其不只是一瓶简单的白酒,还在产品之外被赋予文化传承和历史品味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数千年以来形成的酿酒方法创新。这也正是支持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国内各大企业正处在“十二五”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型,构建和完善核心技术驱动下的全产业链创新体制,加大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商业路径在企业与学校和市场之间搭建一个更加有针对性的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这些都是打造“中国苹果”的基础条件。
要想在更大范围、更多市场上取得成功,走出中国、整合全球是必须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