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Touch多点触控的概念:
早期出现的触控屏幕还没有运用到多点触控技术,屏幕一次只能判断一个触控点,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使用一个手指来进行操作。如果屏幕同时有两个以上的点被触碰,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
例如说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ATM自动取款机,使用的就是只能识别单点操控的屏幕。
但是融入多点触控技术后,屏幕对任务的反应会分解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同时采集多点触碰产生的信号,二是对每一个信号的意义进行判断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反应,从而实现屏幕识别人的五个手指同时做的点击、触控动作。
结构与核心技术: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主流手机屏幕都支持多点触控,它的原理直白的说就是在液晶面板的上方加入一层透明的触控板,这块触控板用来检测在不同位置、同时产生多点触摸,并且识别每一个点所产生的信号。多点触控技术的核心是FTIR(Frustrated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即受抑内全反射技术。
起源、发展与意义:
早在1984年,也正是由于史蒂夫·乔布斯的“用鼠标代替键盘”的创意和坚持,才使得鼠标在电脑与人的沟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007年,苹果及微软都发表了应用多点触控技术的产品及计划,令该技术开始进入主流的应用。也在同一年,苹果公司也拿到了多点触控技术的专利,并开始将此技术运用在手机产品上,史蒂夫·乔布斯隆重推出了苹果公司的第一款手机产品iPhone。
乔布斯认为当时的智能手机都称不上人性化,因为这些手机的用户界面40%被键盘占据,按钮也都是固定不可变的。如果把这些键盘取消,就可以得到一个巨大的屏幕。因此,iPhone的革命意义的就在用户界面和多点触控技术。
不得不说的题外话:触控板与手机机身厚度的关系
随着用户对产品的升级和审美诉求,智能手机的工业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屏幕也正是其中一项,平时我们可能更多注意的是哪种面板的显示效果更出色,却忽略了机身大小与触控面板的工艺有着直接联系。
例如三星的Super AMOLED屏幕。AMOLED屏幕的构造主要分为三层:AMOLED液晶面板、Touch ScreenPanel(触控板)以及外面的玻璃保护层。
SuperAMOLED进一步改良了触控板的构建方式,将显示驱动单元与触控板一并集成在AMOLED液晶面板上。别于目前其他手机的面板必须构建一个独立层来放置触控传感器的做法,所以SuperAMOLED面板更薄,不像AMOLED还需要触控感应层TSP与空气层AirGap,不但增加操作的灵敏度,同时也为缩减机身厚度立下了悍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