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体验成搅局智能彩电
智能电视产业不断向IT产业规律的靠近,不仅诱发了智能电视产品的技术革新浪潮,也在诱发着智能电视正营的革新浪潮。
今年5月,联想智能电视正式上市。这批3各系列、4各型号的产品,对比传统彩电产业从业者动辄三四百款的型号产品,显得格外单薄。但是,如果细究产品配合,则会发现联想虽然“人不多、但各个都是尖兵”。四款产品均采用双核CPU、安卓4.0系统,在硬件配置上不仅落后,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当时的市售智能电视产品。
而紧随联想之后,在智能电视领域跃跃欲试的还有苹果、乐视网、小米等公司。
10月18号就有媒体报道称,小米电视机顶盒已经完成工程样机的制造,开始小规模内部测试。这款小米机顶盒依然主打此前小米手机的“廉价路线”,业内消息称售价只有299元。但是具体配置不详。不过依赖于小米手机此前一直强调低价高配的作风,这款产品必将依然是一款注重应用体验的产品:软硬件配给即便不慎奢华、也不会吝啬。而299元的价格,与目前智能机顶盒动辄接近千元的价位,智能电视500元以上的溢价标准比较,无疑是便宜很多的了。
搅局的还有乐视网。虽然其参与智能电视的计划“模棱两可”,但是两三年内5-15亿的投入,这样的规划还是令人非常期待。
作为全球智能行业最赚钱,智能产业链最完善的终端品牌企业,苹果也对智能电视虎视眈眈。鸿海试制苹果电视的消息一经传来很多次。技术细节则难以窥视。但是,以苹果的作风,苹果电视绝不会是“垃圾”产品。甚至,一经有网传部分消费者为等待苹果彩电一经推迟了智能电视购买计划。
在这些企图进入彩电市场的新品牌中,拥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将产品体验定位在最主要的竞争力:苹果是应用体验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实践者;小米手机成功的精髓就在于产品体验设计的成功,尤其是硬件和营销体验设计的成功;乐视网以内容为重,切入智能电视市场,则更是以体验为切入点;即便是核心竞争力集中在硬件方面的联想,首批推出的产品也强调一流的配置、一流的性能,虽然价格昂贵销量不佳,但是却赚足了眼球。
外行人的都能把握到智能电视的“体验命脉”,内行人更是不会轻易输掉这场“应用体验之战”。年中市场,传统彩电企业智能电视纷纷向双核心过渡。PC和手机行业的多核CPU风潮开始席卷彩电市场。
传统彩电企业推双核智能电视主要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是双核CPU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电视自身对计算性能提高的需求,双核芯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应用需求;第二则是,在应用模式、内容端的进展不明朗的前提下,以硬件提升作为营销点,可以加速推动智能电视的普及,作为软件和应用载体的硬件的性能提升,也可以改善现有软件的应用体验,提升智能彩电的购买价值。
对于以上两点原因,市场主要观点认为,“注重双核芯”这类硬件的匹配也是传统彩电企业,在联想等新进入者的启发下“务正业”的表现。传统彩电企业无疑属于硬件厂商,软件、内容、应用都不是他们的强项。在智能电视软件应用方面短期难以形成完善产业链的背景下,“老老实实”做好硬件升级,不失为厂商从“内容躁动”中理性回归市场核心竞争点的必然表现。
本质上,智能彩电的应用体验不应简单的被理解成软件和内容,硬件才是更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在以应用体验为核心的智能行业,智能电视企业,无论是新入行的还是传统厂商,都不会在智能硬件指标上甘心落后,甚至会主动挑起硬件指标之战。这种竞争手段尤其适用于内容和软件体验难以在短期突破的市场局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