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牵头、中央电视台等6家电视播出机构联合投资开办的国内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已于今年元旦试播,并将于春节期间正式开播。在日前召开的2011年中国3D产业经济年会上,相关专家指出,节目源的丰富将促使3D电视普及速度加快,但3D电视产业发展还需要在技术、内容、标准等诸多方面进行立体突围。
“听说3D频道很快就会开播,所以我家10月份买彩电的时候就选了台3D的。”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其实2012年12月31日3D频道就开始播放节目了,这段时间有不少邻居都到她家“参观”过。
据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盛志凡介绍,我国是全球第26个开通3D电视频道的国家。在已经开通的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播放内容还主要以体育、娱乐等专业节目为主,均为付费频道,且播放规模比较小,但我国的3D电视频道是综合性试验频道,每天共播出13.5小时。频道内容主要包括动漫、体育、专题片、影视剧、综艺等类型的3D电视节目以及重大活动的现场转播,如春晚、伦敦奥运会等。同时,3D信号将采用有线接收的形式,与其他十几个已经开播的高清频道一样落地,前期推广试运行期间收看3D节目暂不收费。因此,我国的3D频道是存在先发优势的。
广电总局计划到2015年底之前具备制播100个高清频道和10个3D频道的能力,这让彩电整机企业看到了突围之路。四川长虹媒体营销公司总经理程勇表示,在该公司平时的市场销售中,3D产品占比在30%左右,但是2011年12月31日到2012年1月3日,这一比例达到了40%,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了50%,由此可见,3D频道的开播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康佳多媒体事业部市场部副总经理廖黎明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刚刚召开了内部工作会议,讨论的主题就是3D频道开播以后如何进行全国性的促销活动。另外,2012年第二届CCTV网络春晚组委会日前宣布本次春晚将首次采用3D技术拍摄,TCL凭借在3D技术和云电视领域的深厚积淀及技术领先优势,成为了首台春晚的3D云电视独家合作伙伴,并将为其提供全程3D技术支持。TCL多媒体相关负责人表示,TCL目前有8大系列3D产品和5大系列超级智能云电视,并创新性地推出了全高清不闪式3D电视。该负责人表示:“在微生活时代,央视与TCL跨界合作,希望借助3D电视和3D春晚将年轻人拉回电视机前,把家人重新聚合在一起。”
奥维咨询平板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彭健锋认为,2011年,相对于家电整体零售规模的温和增长,彩电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却来势迅猛,大屏幕、高清晰、3D和智能化的发展特征愈发显著。该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0英寸以上的产品占比同比上升了1.3%,达到39.88%,而3D和智能电视更是突飞猛进地发展,2011年11月,平板市场中3D电视的渗透率从1月份的2%上升到了21%。而记者通过调查也发现,不少消费者在选购3D电视时都将目光都投在了大尺寸产品上。今年元旦期间,以42英寸和46英寸为主的大尺寸电视同比更是增长了近一倍。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认为,3D频道的开播对于行业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3个有利于——有利于加快节目生产制作和生产企业的改进创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影像文化生活的新需要、新期望;有利于扩大内需,解决3D内容的不足。
他预计2012年我国3D电视市场规模有望从2011年的570万台上升到2012年的1796万台,渗透率由14.4%上升到40%。
诸多因素制约行业发展
“鉴于当前智能和3D、LED等技术概念重复迭加,消费者在付出足够多的费用后,因受到内容和产业环境的限制,享受到的内容与服务与普通产品差别不大,于是对频繁升级的技术概念开始麻木和迟钝,但3D频道的开播以及广电总局有关智能机顶盒政策的放开,给整个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彭剑锋认为,2012年在彩电业的竞争中,谁能首先摆脱传统的单向消费概念灌输,在终端营造一种轻松和有趣的综合娱乐体验环境,并以此作为提升终端竞争力的突破点,谁就能赢得市场先机。
但工业与信息化部视听处副处长周海燕指出,尽管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积极投入到3D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在3D电视的各个环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3D电视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仍不完善,3D电视的芯片、面板还多依赖进口,标准体系也没有建立,产学研有效协作的模式尚未形成,加之市场推广不足等因素,都制约着3D电视的成长。
林元芳把制约因素概括为8个方面,分别是技术、健康、价格、观看模式、内容、标准、产业链、应用。并介绍,针对这些问题,近两年我国3D产业联盟在8个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制定“十二五”规划并被列为相关部委产业发展规划项目之一、制定标准、推动健康3D行动的开展、继续加强产业链建设等等。
3D功能将成彩电标配
“目前我们网站热销的是具有3D功能的LED平板电视,3D+LED平板电视市场占用率2011年1月还不到3%,今年元旦就已经达到了40%,抢占了平板电视的半壁江山。”新七天电器网品牌总监田原认为,3D+LED平板电视的热销证明3D产品已由试探性阶段逐渐过渡到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的成熟阶段,3D功能将逐渐成为平板电视的标配。同时,由于3D功能彩电对显示技术的要求较高,LED背光将在液晶3D彩电中普及,而普通液晶3D彩电由于拥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将会渠道下移直至逐渐淘汰,超大尺寸等离子3D电视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3D电视品牌将更加集中,拥有后台内容优势的品牌将会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3D内容的第三方服务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包括3D视频、3D游戏等等。
林元芳认为,3D技术引发的市场争议已经在行业内初步取得共识。从目前来看,裸眼3D电视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眼镜式3D在短期内还会是技术主流,快门式和偏光式产品将共同发展。
周海燕表示,在2012年,工信部将继续引导和支持3D电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展3D电视的前沿技术的研究,充分运用产业发展基金,技术改造等手段,攻克3D视频编解码等关键技术,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互协作的良好结局。与此同时,以3D显示终端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3D投影机、3D播放器等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搭建沟通平台,支持推动3D的推广活动,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和使用3D产品,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3D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畅介绍说,在3D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制定了3D未来产业链发展的七大重点方向,宗旨则是以技术为主导,以应用为方向,以产业为出路,其中最关键的是消费者的认知和体验。
记者手记
政策支持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在采访中,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盛志凡的一番话对记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表示,之所以由6家电视台合办一个3D频道,是由于目前我国在3D制作方面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制作成本偏高,单独一个电视台根本无法支撑一个频道,即使6家合办,对于系统内部来说也是没有收益的。但是相关部门克服困难仍然如期开播,是因为这将有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让我们欣慰的是,3D频道的开播的确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强效催化剂,市场作出了快速反应,产业链各方的兴奋也都表露无遗。
有经济学家说过,2009年是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复杂的一年,2011年是既困难又复杂的一年。还有人说,2012年是谁也看不明白的一年。但不管怎样,中国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消费者也需要新的消费热点。而一项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同时也将促使该领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D产业作为一个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的产业,其发展不仅会极大地丰富广大消费者的影音文化生活,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作为一个多技术融合的产业,它不仅需要与相关产业完美融合,更需要有一个好的政策背景。而近年来相继推出的国家经济政策让我们了解到,政策的支撑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式的财政补贴,又比如一个新型电视频道的开播。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政策的推动,产业的生命力是难以为继的。它只有最终转化为整个产业自我发展的需求,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并真正激发出市场的潜在需求,这一产业最终才能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点评
标准短板正在补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
在我们着手制定标准之初,并没有想到产业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相对于产业的发展,3D电视标准的制定显得有些滞后。此前主要是进行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国家标准《立体电视术语》和行业标准《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其中后者基本明确的几项性能指标包括3D亮度和亮度差、左右眼交叉干扰、3D对比度、3D亮度均匀性等。但这两个标准至今尚未公示。今后会加速标准的制定工作,但是由于此前只有25个国家开播了3D电视频道,因此可资借鉴的内容不多,仅有国际电信联盟推出了一个3D电视的评价标准,建议中国立体视像联盟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可参考其进行完善。
另外,健康是3D电视标准必须要明确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小孩的家庭不买3D电视,因为怕影响视力健康,有老人的家庭也不买3D电视,因为怕头晕,这必然会影响到3D电视的普及。
●工信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副主任张素兵:
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曾对市场上部分3D电视进行评测发现,有的产品立体感不很强,但长时间观看后没有不舒适的感受,而有的则能给人以强烈的立体视觉感受,但是观看1小时后就会让人产生头痛的感觉。这是因为部分企业的做法有些急功近利,为把产品卖出,过于追求立体景深和视觉的震撼。要想永久地把3D高潮延续下去,就要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完善立体影像。同时,3D电视的观看位置、角度、距离等也会影响观看舒适度,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南。而3D显示产品本身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评测方法标准。此外,3D眼镜的品质、3D摄像机的技术要求等也需要考虑和研究。
●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
借鉴日本的经验,目前我国对于3D健康与输出的评价方法已经形成草案。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和成熟,相关标准会陆续出台。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盛志凡: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了3D电视的技术指导意见,分为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两部分,其中节目制作部分主要涉及视觉的安全管理,而传输部分,目前还是基于高清的方式,下一步将会开发一些自主创新的标准以支撑3D产业的发展。此外,对于机顶盒、2D到3D的控制等都将陆续出台相应标准。
内容瓶颈尚难突破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
在刚刚开播的3D频道里,最有效果的是广告,而且以体育赛事为主。目前看,3D频道的内容还难尽如人意。
●3D电影《齐天大圣前传》导演梁汉森:
由于受资金、设备、人才等因素制约,3D电视的内容瓶颈短期内还难以打破。3D电影在拍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3D特效镜头对立体细节进行展现。制作3D节目,在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是制作2D节目的2至4倍。比如拍摄,因为需要立体成像,摄像机位要比普通节目多,影像切换较快的体育比赛更要求有6个以上的机位,而在后期剪辑阶段,加工和组合中必须特别注意左右眼视差、垂直视差等,甚至做一个字幕,都要考虑立体感觉。目前我们的技术设备和国外比不相上下,但我们运用技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我们短期内还难以如《阿凡达》一样进行高达5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另一方面,人才的瓶颈更是亟待突破,目前我国的3D制作人还不足1000人。
●3D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畅:
3D制作的技术瓶颈不仅在于处理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比较好的模板库、方案库,大量的制作还局限于小作坊形式。因此中国3D处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整个产业互联互通,需要公共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