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长虹“产业集群”效应优势凸显
坐拥“天时”、“地利”,让长虹为首的国产等离子企业正式驶入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然而PDP项目若要做大、做强,还少不了“人和”的优势。
和以往单兵作战有所不同,长虹在进军上游产业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作用,整合、吸纳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加入到长虹集团军之中,为长虹做配套生产。
“昨天还有一家上海的镀膜公司深夜联系我们表示要在绵阳设厂”。长虹公司等离子事业部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等离子产业规模效益的不断凸显,在未来,我们的本土化配套可能要大于90%,并实现多元化供应。”刘刚说。
在长虹“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下,目前长虹已经引进了配套企业近百家,主要涉及电容器、连接器、电子材料、芯片设计、制冷部件、模具制造、改性塑料、包装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等离子产业链。
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长虹已经有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九大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荧光粉已经部分的进入了量产配套,还有很多材料进入了测试和小批量生产。这九大材料配套,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
在模组零部件方面,长虹与20多个厂家在专用IC、滤光膜、电源、金属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启动了合作开发,也是在90%以上本土开发、本土化配套。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虹等离子配套目标将是100%本土化或者本地化配套,届时将进一步获得配套的优质资源,从而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
此外,长虹还建立了有32家会员单位参与的技术创新,并与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开展了首批基础技术合作,目前北京和绵阳的PDP专业研发人员已达到200多人。随着近年来长虹不断整合关键技术和原材料,建设PDP模组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产品综合良品率已经达到92%以上。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表示,中国等离子产业未来将充分发挥长虹的带动作用,围绕设备、材料、器件等方面进行本土化产业链建设,大力加强屏模组和整机的一体化设计、制造,全方位增强等离子产品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是彩电生产、销售大国,但在经历过CRT时代的辉煌后,国产彩电行业一直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鲜有亮点。此次随着国产PDP项目全面复苏,以及长虹3D等离子正式量产,中国等离子行业也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的转机。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后,相信中国彩电业完全可能再现CRT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