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42的电视要6000呢?”
“这是标价,您若要的话,还有优惠!”
“最低多少?”
“4999,最低了!”
“还是贵,还能便宜不?”
“这个真便宜不了了,最低最低了……”
“那我考虑考虑!”
“别考虑了,现在这个真的是最低了,要不送你个电磁炉?过了今天肯定就不送了!”
“这个……,要不电磁炉给我折现吧?”
“……”
或许每个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砍价经历,买个电视废那么多口舌,稍不慎还会惹一肚子气。其实,在卖场“砍价”已经成了家电零售行业多年来形成的“潜规则”。近期,如果有去过卖场的消费者或许会发现,家电的标价签都换成了新的,如果想优惠,售货员会跟你说现在是明码标价,标多少卖多少。
笔者了解到,从本月初开始,苏宁、国美、大中等已经在全国连锁家电卖场,悄悄地推出了“明码标价”销售,不再接受议价。“终于可以在家电零售连锁店买到明码标价的商品了。”相信谁都有这样的感叹。
家电标价水分足 一台彩电竟可砍价5千
此前,同一个品牌、同一型号的液晶电视在不同卖场的标价也是大相径庭。比如,夏普G120A在不同卖场之间标价的差价达到了2700元,(各个卖场里最高9999元,最低7299元);三星C5000差价则为3000元(各个卖场最高标价12900元,最低标价9999元)。
家电卖场销售人员给出的说法是,液晶电视价格标签上给出的价格是厂家指导价,而实际的成交价格则是各卖场自己定的。经过交涉后,如夏普G120A,标价和实际成交价格差高达3699元。三星C5000,经过一番砍价过后竟然可以便宜5100元。
在以前的家电卖场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台合资品牌的空调,挂牌价为4599元,而最低零售价只要3999元;一台国产的滚筒洗衣机挂牌价为6800元,而最低零售价格只要5199元;一台合资的对开门冰箱挂牌价为10888元,而最低零售价只要8999元,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的砍价能力不同,成交价格差距可达数千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