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之路
事实上,扩大代工已成为每一个中国彩电企业的必然选择。“2011年创维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策略之一就是,加大海外出口。”杨东文表示,海外出口所指仍是代工,“我们会向美的、格力学习,用规模平摊成本。”
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表示,2011年创维将加大替海外代工的力度
TCL海外液晶电视销量下滑的一个原因是,原有的飞利浦液晶代工订单被冠捷抢走。一项数据显示,2009年TCL的飞利浦OEM订单有170万台,但2010年前三季度OEM总订单仅30多万台。形势所迫,TCL不得不赶紧调整OEM策略,并于7月底与东芝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目的便是弥补缺失的代工订单。预计该合资公司2010年销量为100万台。
康佳集团也与日本东芝公司签署了70万台液晶电视ODM代工订单;曾经的平板大王厦华电子,从2009年开始已全面转向代工。目前百思买1/3的代工订单由厦华生产,今年前三季度在行业利润全面下降时,厦华电子依然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利润,仅次于海信电器和创维数码。而此前厦华电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不得不说,虽然代工利润微薄,但有效、可控。
不过,对于中国彩电厂家来说,即便是代工这条路,也显得十分狭窄。虽然不用再与日韩等彩电巨头贴身肉搏,却要面对台湾强大的代工势力。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代工厂——冠捷,预计2011年生产液晶电视约1500万台,产值40亿美元左右,营业额已经占到冠捷整体的35%左右。在未来5年,电视产品方面冠捷预计可以做到100亿美元。
郭台铭掌控下的鸿海,2010年也开始在液晶电视领域整合发力。2009年11月,鸿海旗下的群创光电宣布合并奇美电子,组成“新奇美”公司。并购后的“新奇美”产能将超越友达,成为台湾最大的面板厂,并跻身全球面板第三大厂。此举解决了鸿海对液晶电视上游面板的大规模诉求。2010年,鸿海开始从索尼切入,先后买下索尼墨西哥、捷克、西班牙工厂。分析师认为,鸿海今年的液晶电视出货量可达850万台,比去年大幅增长962%。
富士康深圳厂区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鸿海来自索尼的订单就高达700万台左右,其他代工品牌还涉及VIZIO、三星、飞利浦等。2011年鸿海集团的液晶电视代工总量可望以2000万台起步。目前,鸿海在中国内地的液晶电视主要集中在松江工厂生产,但在刚刚建立的成都工厂招工启事中已经看到,该工厂将涉及液晶电视。传言称,索尼在中国内地的液晶电视也将由鸿海代工。
台湾代工厂家的另一大优势是,他们都已经初步具备布局于全球各地的工厂
除了鸿海和冠捷两大代工巨头之外,台湾的纬创、仁宝、瑞轩都是赫赫有名的电视代工厂。与台湾成熟的代工厂相比,中国彩电厂家拥有的自主品牌和不专业的代工管控体系使其处于明显的劣势。前冠捷科技集团TV事业部总经理、现惠浦电子总经理刘丹,2008年曾亲自参与了冠捷、TCL与飞利浦的代工订单谈判,“当时TCL出价每台电视比冠捷便宜5美元,最后冠捷让出了订单。”刘丹认为,国内彩电厂家在成本上是有优势的,但是2010年TCL还是丢掉了订单,原因并不在于冠捷2010年8月接管了飞利浦品牌电视机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采购、分销、市场和销售,“关键还在于两者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接。”按照刘丹的说法,中国彩电厂家是按照计划运作,而台湾代工企业是按照订单运作。代工企业完全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做,有专门的团队为一个代工品牌服务。而作为品牌商也会考虑,中国彩电厂家自有的品牌是否会对其构成威胁。
台湾代工厂家的另一大优势是,他们都已经初步具备布局于全球各地的工厂。以冠捷为例,在中国内地的福清、北京、武汉、苏州、厦门、青岛设了6个厂,在海外的波兰戈茹夫、弗洛兹瓦夫,墨西哥蒂华纳、华雷斯,巴西玛瑙斯、圣保罗建了6个厂。鸿海通过收购索尼工厂,在全球也有了三个工厂。而中国彩电厂家在国外真正建立整机工厂的,几乎没有一家。如果考虑关税、物流等因素,日韩等大品牌厂家只能将在中国或周边国家的生产订单给中国彩电厂家。但这些日韩品牌在中国大都有自己的工厂。
中国彩电厂家对于代工有着自己的期望,可以为自己的品牌加分,降低采购、生产成本。这是美好愿望,但前面的道路却依然荆棘密布。杨东文说,代工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选择。他总觉得,代工绝不是长远之计,“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这么高,你从沿海搬到内地,当内地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你再往哪里搬?”对中国的彩电企业来说,做一个有技术底蕴、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仍然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和奋斗的动力。但这条路,正走得越来越艰难。
在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浪潮,中国彩电业的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