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FT-LCD技术为主导的平面显示产业属于竞争充分并且相当成熟的产业。平面显示产业按面板产值计算,在2010年超过晶圆代工产业,达到1150亿美元,预估2011年略微成长至1200亿美元左右。预期2012年在需求增长的带动下,产值成长率将重返两位数,而到2012年之后,将大幅回落至5%以内。虽然传统TFT-LCD显示技术需求数量增长以及显示尺寸持续向大尺寸推进,但随着价格的持续回落,未来成长动力将很大程度依赖新型显示技术,以维持产业持续成长的动力。
2012年后LTPS产值在平面显示产业中的份额将超10%,AMOLED份额将会在2013年后超10%。
在众多平面显示技术中,a-Si(非晶硅)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其份额将随着竞争技术的逐步成长而有所下降。最具潜力的新型平面显示技术当为LTPS(低温多晶硅)和AMOLED。LTPS主要在要求高精显示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显示领域取得成长,预计2012年之后其产值在整个平面显示产业中所占份额将超过10%;而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所谓完美显示技术AMOLED将有机会从高端智能手机显示屏直接跨入到液晶电视市场应用中,其份额将会在2013年之后超过10%,并取得持续性的增长,在中长期对传统的a-Si TFT-LCD的技术垄断地位形成一定的挑战。而对于传统的TN、CPT和PDP等显示技术,由于受制于成本和应用以及在技术优势方面的不足,未来需求将持续下降。
无论从出货数量、面积消耗还是产值结构来看,液晶电视占比为整体平面显示产业的绝大多数,尤其是对TFT-LCD而言;而手机的智能化、大尺寸化也带来其份额的大幅增长。自2011年起手机面板产值已经超越移动PC以及LCD显示器产值,2012年起手机面板的产值已经占所有FPD的20%以上。
从具体数量来看,我们预计全球液晶电视的出货数量将从2011年的2.06亿台增长至2012年的2.26亿台,同比成长10%;而等离子出货数量将从2011年的1600万台衰落至2012年的1400万台左右,同比下降15%;传统CRT电视的出货也将从2011年的2600万台下降至1400万台左右,预计将在2013年前后从全球市场上逐步退出。从长远来看,受更短的平面电视更替周期、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包括LED、智能、立体3D,以及AMOLED电视等新产品和技术的推动的影响,我们预计未来到2015年全球平面电视市场将有机会达到3亿台的规模,其中液晶电视为2.7亿台左右。
而对于个人电脑显示器(包括一体机)而言,我们预估2011年全球的出货数量将达到1.92亿台,到2015年将达到2.30亿台。液晶显示器未来几年成长空间极为有限。LED、USB显示器以及未来云计算将成为成长最主要的驱动力。
包括笔记本、平板电脑以及超级本在内的移动个人电脑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预计2011年将达到2.60亿台,到2015年成长至5.20亿台。新兴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平板电脑、商用需求以及个人娱乐等因素将推动移动个人电脑需求持续成长。
平面显示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市场重心的转移、技术的转移、用户体验的演进等。
以TFT-LCD技术为主导的平面显示市场已经摆脱单纯的产能扩张模式,逐步走向成熟,其在市场、技术、消费者和未来驱动力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业界厂商提出了不同的应对要求。
首先是市场重心的转移。以占TFT-LCD面积达60%以上的液晶电视市场为例,从2011年开始,以液晶电视出货量计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液晶电视的出货数量将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并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成长,其市场份额将持续领先。也就是说,未来TFT-LCD产业终端市场需求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这要求平面显示产业链厂商将诸如中国、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市场作为未来几年的战略重点。
其次是技术的转移。在TFT-LCD面板用于大尺寸产品的初期,提升诸如亮度、对比、色彩饱和度、背光技术等技术规格指标以满足对于运动画面的显示需求成为面板厂商和品牌厂商主要的努力方向。而当面板技术发展到非常成熟的今天,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已经远超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丰富的应用技术已非终端产品必备,尤其是倍频、3D、智能、LED、超高解析度以及超窄边等面板和整机技术。一般而言,更多的应用技术附加和规格提升都可能意味着成本和价格的增加,以及更大的技术挑战,但最终用户并不一定都愿意为富裕的规格埋单。因此,厂商在开始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用户开发功能和附加价值“够用”的产品,并不一味追求应用技术和产品规格的提高。
最后是用户体验的演进。全新、友好的用户体验对于传统的电脑和电视的操控方式正在产生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目前的智能电视。智能电视在产品功能、提供服务等方面与传统的电视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内容和服务呈现方式以及控制方式远不能满足用户对智能电视的要求,这就要求品牌厂商提供诸如触摸、多屏互动、智能键盘、体感甚至是声控等更为友好的用户体验,以提升电视等消费类产品进入智能时代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在平面显示产业持续成长动力方面,我们认为未来产品更替周期、新的产品规格、绿色环保概念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方面都将积极推动未来平面显示产业持续成长。
2012年开始,将陆续有超高解像度(UD,4K×2K级别)的面板产品,而新的尺寸规格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包括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和手机这5大平面显示应用技术而言,这些产品技术规格都将在2012年达到顶峰。
特别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显示而言,由于苹果掀起的超高PPI(像素密度,每平方英尺像素多少)风潮完全颠覆了手持设备在超高解像度的需求——从过去传统的100PPI级别直接拉到200PPI以上。到2012年,中高端的智能手机产品和平板电脑产品PPI将普遍高于200PPI。对于诸如3.5英寸/3.7英寸智能手机显示屏将达到惊人的400PPI。对于电视而言,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超过解像度内容(4K×2K)的推进、偏光3D对于高解析度的要求,以及面板厂商已经掌握了开发这些超高解析度面板的面板制程技术(主要为金属氧化物技术),2012年开始,将陆续有一线面板厂商推出60英寸、64英寸、65英寸、70英寸、82英寸以及84英寸等超高解像度(UD,4K×2K级别)的面板产品。
针对液晶电视面板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新的尺寸规格将在2012年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尺寸规格主要有39英寸(38.5英寸)、43英寸、48英寸和50英寸(49.5)英寸。之所以这些新的尺寸规格会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面板厂商制程技术的不断提升,借由更为成熟的制程技术,面板厂商在保持同样切割数量的前提下,在同样大小的玻璃基板上可以切割更大尺寸的电视面板,对基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如在六代线上切割37英寸和38.5英寸均为6片、在七代线上切割43英寸和42英寸均为8片、在八代线上同样切割46/47英寸和48英寸均为8片、在七代线上切割46/47英寸和49.5英寸均为6片。同样的切割片数意味着完全相同的折旧成本,并且同样的解析度意味着驱动成本也一样;切割大1英寸~3英寸仅仅会带来诸如结构件、光学膜等小幅的成本增加(5美元以内)。因此,这些新的尺寸规格将带来极大的竞争力,并将陆续出现在2012年的终端市场上。
创新有三种方式:低成本直下式LED背光系统、厚型CCFL背光系统、60Hz加上扫描背光技术替换120Hz倍频技术。
除了在更多产品价值附加所做努力外,在过去的一年多以来,面板的销售价格始终低于生产的成本(COP),这也是TFT-LCD面板厂面临到最大的挑战。长期的赤字亏损不但消耗他们的现金,并且也耗损了它们对TFT-LCD及电视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念。为了改变现况,面板厂正在尝试另一种不同的途径,不是增加产品成本与规格,而是走向相反方向,降低成本与规格。这样的方式,相较于以前总是为终端消费者引进最新、最好的功能与规格,并且想方设法地降低售价刺激消费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创新,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开发低于平均亮度的低成本直下式LED背光系统,研制厚型的CCFL背光系统的电视面板,替换原本120Hz倍频技术,改为以60Hz加上扫描背光的技术。
这些创新的方法目前都还在发展中,但是我们可以期待电视品牌厂商采用这些创新的产品,并且很快能看到它被引进到较低规格的电视消费市场中,尤其是在2012年年初。有趣的是,这些努力是针对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南美、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显然在已开发国家中沉闷的市场气氛,让终端消费者相信预算的控制比名牌电视来得重要。而且在世界任何的角落都可以找到因为有限的预算而愿意接受低规格电视的消费者。
相关链接
三种创新方法主要优缺点
低成本直下式LED背光模块
直下式LED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使用导光板(LGP),以及因而产生成本的降低,通过移除增亮膜(DBEF),成本可更进一步降低。而没有导光板,高效率扩散板是保持亮度均匀性的必需品,这个概念的另一个要素是降低面板的亮度标准。综上所述,此方法创造的一个直下式LED背光模块其厚度与CCFL机型相同,但是成本却低于侧光式的LED背光模块。许多电视面板制造商在设计时,都朝向与CCFL背光模块相同的成本来努力,这个解决方案有望在2012年年初在终端市场亮相。它的优点绝对是成本,尤其是如果它的成本
与CCFL背光相类似的话。此外,这种方法可能需要面板制造商、LED制造商及背光模块装配厂之间的紧密合作。由于厚度可能为终端消费者接受的最大障碍,一些面板制造商可能会开发窄边框来抵消厚度这项缺点。 厚型背光模块LCD TV面板
这种方法是减少CCFL的数量和增亮膜(BEF),但改变背光电源系统的结构却增加了面板和背光模块的厚度。结构重组将传统的电源板+变频器的结构改变成IPB+T-Balance结构。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调整,CCFL背光源模块将比以前更厚。然而,这显著地降低了背光的电源系统成本。面板制造商称这些面板为CCFL入门款、熊猫面板或是胖胖面板。在节约成本上,可以比传统的CCFL面板少5~7美元。
显然,这个面板需要找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关心LED和厚度不如关心采购成本多。另一方面,这种面板的挑战是制造商们将需要重新设计电视机的电源系统来配合它。
60Hz+扫描式背光模块仿真120Hz
60Hz和120Hz的面板成本的价差最少有10~15美元。成本增加与时序控制器(T-CON)和动态估算/补偿技术是相关的。然而,面板制造商想到了一个新的做法:使用扫描背光,人为地达到120Hz的效果,这种方法避免了T-CON和ME/MC成本。扫描IC控制器是必要的,但其成本并不高。
终端消费者可以有真正的120Hz的感知,他们将不会看到动态拖影,因为它由背光扫描覆盖,然而扫描却可能会引起抖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