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电视厂商倾力打造“互联网电视”产品,提升其竞争力,逐渐获得消费者认知。本土彩电企业集体投身互联网电视生产、研发。TCL、康佳、海信、创维、长虹等知名彩电厂商宣称将全面停产非互联网电视。海信、长虹、TCL等企业在产品规划中将互联网功能列为中高端平板电视“标准配置”。自去年开始,多数家电企业为推广互联网电视纷纷选择了各自上游内容平台的合作。
康佳和中录联兴、中国精品教育学习集团、迅雷、PPS、快播等20多个内容提供商展开了合作,相比其他品牌,目前康佳所提供的内容体验较多且实用。长虹去年初正式推出斥资1.5亿元打造网络内容平台—乐教网站;创维于2007年就和朗科投资1000万元打造“高清”酷开网。海尔与搜狐高清影视频道对接;海信与新浪合作,通过电视菜单界面提供新浪的网络资讯;TCL则选择了迅雷进行合作。
互联网电视的“家庭娱乐平台”概念逐渐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同。2010年一季度,中国市场网络电视销量82万台,零售量占比为9.5%,零售额占比15.6%。截止到今年5月上旬,互联网电视占整体平板电视的零售量比重已升至12.7%。据市场研究机构奥维咨询去年对全国1200个城市家庭的入户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电视加载网络功能的欢迎程度达到84%。
目前中国市场“互联网电视”概念火热,然而,要推出智能电视仍面临重重阻力。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在互联网领域方面缺乏技术积累,互联网电视中的互联网技术含量仍较低。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电视基本上是捆绑固定的内容和应用;更具误导的是,有的厂商把有互联网接口的电视也归类为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更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加载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应用,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安装设置个性化应用。
在技术和标准方面,行业内对互联网电视暂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也难以保证用户体验。各个厂商采用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大相径庭,最终产品的性能也层次不齐。目前的一些互联网电视尽管有网络接口,但实现的功能、拓展性等都不够。
联网电视的内容和应用提供是智能电视驱动大众需求的关键,然而政策的重重束缚限制了内容和应用提供商的市场竞争。2010年4-5月,广电总局出台多项管控政策,对互联网电视通过颁发两种牌照—集成和内容服务—进行管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了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与其相对应的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必须是完全绑定的关系,而且每台互联网电视必须植入其绑定的集成业务公司的客户端。目前仅有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旗下百视通及华数传媒三家“广电系”公司获得集成牌照;地方广电企业—广电网络—获得了第一个内容服务管理牌照。
由于互联网电视内容播放遭到严控,厂商内容渠道成本增加,消费者付费节目增多。因为与具有牌照的央视旗下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彩电厂商每卖出一台互联网电视,需要支付给CNTV100多元的内容费用。因为部分内容会采取点播付费,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电视获得节目的费用相应增加。2010年5月,三网融合第三套方案获认可,内容播控权对电信运营商放开,有分析指出,目前的规定限制了互联网电视是上电信的网还是广电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