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部分液晶拼接都采用三星DID屏幕,那么三星DID成为液晶拼接的代名词也就不足为过。但是在更多的副厂(区别于三星原厂单元)采用DID做宣传的时候,一种“山寨三星”的概念就开始流行。
对于山寨一词的准确性的判断,必须回归到对液晶拼接市场为何品牌林立的分析上。上面提到,液晶制造的规模化特点是DID屏幕大量出现在市场上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对于一个产业的现状,只有上游技术上的推力是不够的,下游客户的需求也必须得到重视。
拼接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应用工程。既包括前端的单元、后端的处理器、传输、底层的软件功能和控制,更包括建筑上的众多施工细节,是一个技术、服务、资金三密集型的产业。对于这种系统性的工程产品,不同客户的需求往往各具特点。客户需求不同就诞生了更多的不同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市场上众多的不同设计的拼接单元、处理器、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
正因为拼接墙市场上液晶拼接的品牌倍出不仅与上游技术有关,也与客户需求多样性和客户需求的本地化趋势有关,所以如果真的要说谁是山寨,倒不如说恰恰是山寨文化的创新精神和对客户需求的差异化满足能力成全了液晶拼接市场辉煌的今天;倒不如说液晶拼接的山寨,本质上是客户需求和本地化服务的“山寨”,是客户自身的“山寨”。
鱼龙混杂,也是各有营养
对于市场上不同品牌企业、不同渠道商企业激烈竞争的液晶拼接市场,诸多业内人士愿意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但是一旦问道谁是鱼、谁是龙,确又各有各的道理、或者说不出所以然。
对于业内厂商的划分,一个比较客观的方式还是用原厂和副厂的概念比较合适。三星、夏普等拥有自己完整液晶产业链的企业的整机单元可以算作原厂,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企业均是副厂。这样的产业结构绝不是划分谁是龙、谁是鱼,而只是一种简单的品牌格局的构成。
其实,对于客户来讲,鱼和龙的区别、原厂和副厂的区别远没有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和设备供应者的本地服务能力来的重要。一个青壮年小伙子,吃上半斤人参,哪怕不中毒身亡也会七窍流血——这个很简单的中医道理就说明了,对症下药的重要性。对于饥饿中的这个小伙子,半斤米饭是好东西,半斤人参则是毒药。这样的结局如何分辨鱼和龙水更胜一筹呢?答案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存在主义认为,尊重事物存在、就是把握了世界最根本的规律。液晶拼接市场品牌林立,本质上是行业需求决定的,也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客户需求面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