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目前情况,2010年消费者在国内市场能够看到的3D电视也将在技术路线上极为不同。
首先,09年TCL已经上市了用于广告和展示领域,不需要特殊的3D眼镜就可以观看到3D效果的液晶电视产品。并成功获得了在数字告示市场的应用,成为展示、展览和一些广告商热衷的产品。但是这一技术的3D显示在画质效果上还相对较差,不能满足家用娱乐的需求。
另一方面,松下则热衷于时分复用的3D显示技术。这一技术也被DLP投影机所采用。时分技术实现的特点是利用显示设备快速的刷新速度:这点上等离子叫液晶拥有一定优势,创造出3D显示效果。时分技术还拥有另一个有点,就是显示设备几乎不增加成本。不过时分复用技术也有缺陷,那就是造价更高、维护成本也更高的快门眼镜。由于对眼镜要求更高,所以该技术的产品也被认为应用过程过于专业,而不适合于家用。
相比较TCL的裸眼技术和松下的时分复用技术,三星等液晶电视企业更侧重于采用偏振光技术实现3D彩电效果。这一技术的特点是眼镜仅为普通的偏振光镜片,成本只有两三元。不过,这种技术也会导致画面解析度损失一半,全高清液晶电视将只能显示高清层面的3D效果,而高清产品则会被降级到标清效果。同时,这一技术由于对液晶屏幕变动较大(在每一个像素上增加偏光设备),也会到这终端产品成本的上升。
综合分析看来,TCL的裸眼3D是广告业的最佳选择,三星等的技术适合家用,但是短期成本较高,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精度,松下方案虽然成本低,但是应用体系复杂,昂贵的眼睛、应用时候的同步调整、眼镜的保养都是家庭应用不便利的方面。此外,三星方案将在支持厂商数量上更具优势。
全球3D显示市场不同的技术路线之争也被看成是3D尚不成熟的重要标志。分析认为这将给消费者的选购制造不必要的烦恼。
3D短期市场不被看好
相对彩电企业和外行消费者的热情,业内专家纷纷对国内3D市场的发展成观望态度。
研究表明,国内电视产业数字化和高清化的水平比较欧美和日本市场分别落后3到5年的时间。而3D是比数字化合高清化更高级的概念,在没有走完数字高清历程的国内市场,3D电视的推广势必要更慢一些。
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虽然在电影、电视节目等方面3D拥有内容瓶颈,但是在消费认知上的高认可度,3D彩电也可能给国内高端玩家带来崭新的应用享受。尤其是在电脑3D游戏市场,3D内容并不匮乏,对数游戏玩家恐怕都会对3D产品比较感兴趣。而如果3D产品价格能够迅速下降,也不排除消费者会在相应的价格上为“未来应用”买单。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业内人士多数认为3D电视的普及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短期市场很难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