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视频会议正式进入中国,当时的邮电局采用CLI产品开始搭建基于专线网络(E1)的视频会议系统,服务于国务院和各省级政府部门。2006年,视频会议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高清视频会议走入了用户视线,各大厂商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高清视频会议解决方案。2008年,奥运会正式采用高清信号进行直播,高清成为行业内最流行的名词。业内厂商纷纷瞄准商机,大打高清牌,高调宣扬高清时代的来临。
事实上,根据Wainhouse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诸多的会议沟通方式中(电话会议、网络会议、视频会议、面谈),视频会议仅占4%。可见,视频会议并不是最主要的手段,中国视频会议占全球视频会议市场18%(电话会议1.4%、网络会议0.4%)。显然,诚如前文所述,中国的远程会议市场尚处初级阶段,视频会议需求旺盛是必然。但随着远程会议在中国的日趋普及以及市场成熟度的提高,视频会议市场的发展必将减速。
国外有媒体报道:2010年中国高端视频会议系统市场增长率将达60%。但由于“曲高和寡”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高增幅将难以为继,到2016年预计市场规模将只有1.1亿美金左右,2011—2016年年复合增长率将只有22.9%。很多人将3G的普及以及三网融合的推广视为视频会议市场实现大爆发的契机,并预言视频会议终将走出会议室。但距离真正的“移动”起来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毕竟一切还只是愿景、发展方向而已,尚有诸多技术、环境难题亟待解决。
尽管整个视频会议行业都打视频会议将取代传统的沟通方式,成为远程沟通的主要方式这张牌。然而,据相关人士分析,就目前形势来看,这条路还很漫长。
中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视频会议?
当前,从视频会的实现方式划分,可分为软件视频会议和硬件视频会议。此外,还有一种基于二者之间的视频会议服务供应商。相对于几个昂贵的硬件视频会议,较低的成本正是软件视频会议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但软件视频会议也存在其先天缺陷,一款视频软件的生命周期大致为1年,而在稍具规模的企业中,从环境调试到部署完成通常需要2-3个月的时间,这无疑大大缩短了软件的使用周期。视频软件的升级往往有非免费提供,软件厂商的售后服务难以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加以调试或功能定制。且在企业内网的环境中软件视频会议可以实现流畅的视频传输及切换,但无法实现互联网意义上的跨区域沟通,毕竟中国的互联网现状无法通过软件技术得以彻底改善。
在硬件与软件的夹缝中,视频会议市场又萌生出第三种市场形态的视频会议方式——视频会议服务供应商。视频会议服务供应商是通过SAAS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视频会议服务,通过遍及各地的基建设施及专线铺设完成媲美硬件视频会议的影像传输效果,将软件升级、硬件购买等实施难题转架到视频会议服务供应商身上,并可向其提出具有企业个性或针对会议特色的订制话服务。从而在节约会议成本及保证会议发起速度、会议效果的同时,打破了软、硬件软件视频会议无法实现跨区域或企业间的多点即时沟通。
综上所述,视频会议需求可视为一个“金字塔”形,位于市场需求最顶端的是硬件视频会议,向下依次为软件视频会议、视频会议服务。多途径、多手段的构成才是一个健康市场状态。而非一枝独秀的“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