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3G引领无线移动监控走进新时代

3G给监控厂商带来新挑战
来源:CPS中安网 更新日期:2010-10-18 作者:马晓东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3G给监控厂商带来新挑战


  3G通信要和视频监控进行融合,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安防监控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与3G技术的融合。从安防设备供应商和方案提供商的角度来看,传统安防厂家基本上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技术和工程力量较弱,较缺乏通信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要开发出符合3G技术要求的安防产品,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挑战。


  目前制约3G无线监控应用领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3G在无线视频监控领域应用才刚刚起步,没有一个开放统一的行业标准,私有标准不具备兼容性,大规模推广困难重重。


  其次,3G网络稳定性、覆盖率是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3G网络虽然在一些城市热点地区已经覆盖了,但3G基站的数量还不够,导致区域范围内网络不稳定。另外,在二线城市、经济条件欠发达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没有3G网络的覆盖,而3G无线监控在应用领域的优势恰恰在于增加监控点的低成本和可移动监控。


  再者,资费也是造成市场热度在降温局面的又一原因。


  最后,3G正式商用时间不长,我们都知道3G监控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能否提供更贴近行业应用需求的产品,是其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各个3G无线监控设备厂家都在深入行业内部不断地调研,根据各行业特点完善3G监控产品的功能和应用。


  相信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不断普及,网络信号覆盖全球和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日益成熟和相关法规制定的完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必将迎来广阔的市场。


  无线监控应用迎来新变革


  无线移动监控技术今后主要将朝高清方向发展,编码技术上将越来越多地采用H.264 HIGH PROFILE编码技术。在保证籠-质的前提下,降低带宽的消耗,提高对于无线网络的适应性。苏州科达的黄海军认为,随着3G网络的推广,在不久的将来,无线监控将会成为监控领域的主要应用。


  德加繺-的雷冲则认为,现在网络技术日益完善,特别是将来4G技术成熟后,就可以通过公网直接传输音视频,所以现在的无线设备可能会受到竞争。但是现在的无线产品还是有它特殊运用的地方,比如在有线网络不完善的地方,将朝经济、实用、普及方向发展。


  视频监控将作为运营商统一服务的子产品包,以不同的业务模式(如:M2M中的污染源在线监测/车载视频监控、无线城市里的流媒体能力平台等),走进政府、企业等行业用户和家庭个人用户市场。3G无线视频监控将成为越来越为行业和大众用户所熟知的便捷特色应用。中兴力维的张庆表示。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3G移动监控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广大安防厂商势必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到其3G移动监控产品的开发中,不断推出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产品来,也将使得3G安防监控市场更加地红火。


  “无线城市”为无线监控带来想象空间


  “无线城市”是指利用WIFI、WIMAX、3G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覆盖整个城市或城市的主要地区,为个人、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有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十二大城市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并正在建设当中。


  随着“无线城市”计划的实施,有人预测,无线视频监控业务也必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城市将掀起一个无线监控的高潮。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无线城市”对无线监控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尽管“无线城市”实现了网络的全城覆盖,但这种网络主要用于通信,与无线监控所需要的网络有所不同,用于定点监控价格过于昂贵,带宽也受到限制。同时,现在还处于试行阶段,网络的稳定性还有待验证。


  从整个市场来看,“无线城市”对无线监控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于列入“无线城市”计划的地区。但相对于其他城市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这种推动力也是有局域性的。不过,相信随着“无线城市”的相继建设实施和改进,无线监控势必将迎来崭新的时代。

 标签:
上一页 1 2 3 
最新监控系统观察资讯

海康威视诚邀您参加2025北京InfoComm

海康威视将与400家国际领军品牌及行业新锐企业齐聚北京,全面展示应用于AI时代,各垂直行业、多元化

金三立获评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

杭州市长赴大华股份调研人工智能技术

3月18日,杭州市长姚高员赴滨江区和余杭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并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他强调,要

施耐德电气与江苏北人达成战略合作

凭借在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能力,施耐德电气连续两年在Gartner的“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中

推荐视讯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