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是中国彩电工业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产品正式点亮,这标志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正式进入试生产,也标志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有了新的突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大陆大尺寸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屏将实现中国造。10月,这条生产线将实现量产,年产液晶面板超过1500万片,产品广泛覆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7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屏。
彩电大国 不可无屏
京东方所从事的TFT-LCD(液晶显示)产业,被公认为是替代传统CRT(显像管)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国务院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后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方向中,液晶显示产业作为新型显示产业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信息产业规划。
作为中国液晶显示领域领军企业,京东方的两条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在2009年相继开工建设,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和第8.5代线。
在此之前,社会各界对液晶显示产业都不甚了解,对产业的必要性理解不足,产业信心过低。就像多年前中国有关发展大飞机的争议一样,对于中国要不要做自己的液晶显示产业也一直也存在争议。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著名产业专家路风教授对此有他独特的见解。他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道出了一个沉重的事实:“在进入21世纪的短短几年之后,中国彩电工业就遭遇到一场‘创造性毁灭’所带来的危机——以液晶面板为主的平板显示器对CRT显像管的技术替代。这场替代使中国彩电工业再次陷入对国外供应商的高度依赖:中国曾经花了20年时间建立的CRT显示产业链被完全替代,中国彩电工业价值链的80%又再度转移到国外。中国彩电工业在过去20多年里发展起来的“优势”顿失。”
经历过这场替代危机,不禁有人怀疑:中国真的必须自己发展液晶显示产业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份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未来几年有4.5亿台的CRT电视要更新换代,具有巨大而直接的市场利益,更重要的是,液晶显示产业与芯片及软件业一样,是信息产业的三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整个世界的信息显示终端。从MP3、手机、游戏机到彩电,都离不开液晶面板。
随着CRT彩电时代的逐步衰亡,随着政府和社会对产业的逐步了解,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液晶显示产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