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价格波动似乎成为决定中外彩电企业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但对此,国内彩电企业也有不同看法。贺成明认为,目前国产彩电品牌取得市场优势主要是国产品牌布局液晶模组产业的策略开始奏效。
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认为,外资品牌曾一度凭借对面板的垄断及上下游通吃的发展模式取得市场先机。没有对等权就没有竞争力,中国彩电企业深知此点,于是采取了自力更生、师夷长技的策略。2008年始,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厦华等一线国产彩电企业不约而同地在战略上迈出了相似的一步——向产业链上游突破,进军液晶模组生产。自有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国产彩电企业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另一方面,通过整机与模组的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对内标准化、对外差异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彩电企业建立模组工厂的方式各有不同,但身后却都显现着外资品牌的身影。海信、TCL、康佳都是通过部分募集股市资金,投资建立液晶模组工厂,技术支持则来自奇美、三星,而创维以及最新宣布参与模组项目的长虹都是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参与模组工厂的建设,创维参股的是LGD广州工厂,长虹则与友达建立了合资模组工厂。相比之下,中华映管与厦华的合作比较另类,中华映管直接控股了厦华之后再出资2亿美元建立了模组工厂。
对于建立模组工厂的优点,全程参与组建TCL深圳液晶模组项目的贺成明介绍说,彩电整机、液晶模组、背光模组等一体化生产将是产业的发展趋势。一体化生产可以减少液晶模组老化这一单独环节,让液晶模组和整机一起老化,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液晶模组和整机生产的一体化,可以把液晶模组的电源和整机的电源整合在一起,把液晶模组背板作为整机的背板,从而节省结构件方面的投入。此外,一体化生产还可以给整机企业留出更大差异化设计空间,比如可以把电源、音响等做到一个盒子里面,外挂在整机后部,从而可以把整机机身做薄。
值得一提的是,在拥有自己的模组工厂之后,国产彩电品牌在液晶面板稀缺的情况下拥有了比之前更强的“要屏”底气,采购液晶面板的价格也有一定优势。海信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云利称,海信进军液晶模组产业后,整机成本降低10%左右,而且通过整机与模组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快周转速度,提高综合运营效率;此外,在产业链掌控方面,也从之前的30%提高到目前的60%~70%。
在增强上游掌控力的同时,国内彩电企业更加灵活的市场操作也是其2009年销量剧增原因之一。电视机作为家庭娱乐的中心,融和其他电器的功能实现产品的多功能化一直是产业发展的方向。2009年这一趋势在国内彩电企业的推动下愈发明显。国内主流彩电企业纷纷把网络电视作为自己品牌的主打产品,TCL“MiTV”、创维“酷开”、海信“蓝媒”、长虹“乐教”、三星趣味百科电视、海尔模卡电视、清华同方PCTV、厦华跨界电视等。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网络电视成为国内彩电企业主推产品的同时,除三星之外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均对此没有动作。事实上,目前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在网络内容来源上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企业自建网站,如创维“酷开”、长虹“乐教”;另一种是彩电企业与国内主流网站合作。但是外资品牌在网络内容上缺少力度。孙伟中评价称:“外资品牌却很少推出网络电视,这是因为他们在内容上缺少本地的支持。”喻子达认为,在外观、清晰度等功能都已经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网络电视是符合信息时代的用户需求的。
外资品牌则将其研发重点放在更轻、更纤薄的平板电视上,从三星的2.99cm,到夏普的2.28cm,再到SONY的0.99cm,可谓薄到极致。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平板电视超薄超轻的需求比重占32%;但超薄一般以高成本为代价,现阶段更多的是满足时尚潮流的需求,超薄产品的普及预计还要3-5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