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在担心,那些掌握了核心液晶屏的日韩厂家会瞬间转回中国市场。值得乐观的一件事情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制造企业全线巨亏,韩国企业国际市场受挫也十分严重。现在它们正忙着“关停并转”,无暇顾及中国市场。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日本企业的亏损额度上都能看出,这些彩电巨头不只是骆驼,还是大象。“日立亏损都能亏出81亿美元,想想中国有几个彩电企业的销售额能到这个数的?”言谈中间,中国彩电企业对于“大象”还是十分畏惧的。
从目前的全球市场排名来看,20名之内仍然找不到中国彩电品牌,而日本巨亏的彩电企业还是排在前10名之内。国际机构预计,即使索尼关闭多家工厂,但到2010年3月份的本财年,索尼液晶电视全球销量将达到近1600万台,下一财年可能增长至1880万台。这几乎是现在中国市场所有液晶电视的销量。
彩电巨头调整完毕后,再转头布局中国市场,其成本控制能力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们不仅拥有规模还拥有上游屏资源。中国彩电企业现在拥有的就是它们调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做好国内市场远远不够。现在的中国彩电业具备庞大内销市场和经济危机的时间差,缺失的是上游和国际市场地位。对于上游,所需资金庞大,真正有能力自我解决的中国彩电厂家几乎没有,中国政府正极力解决,京东方的8代线预计2010年投产,恰好是日韩企业调整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的时间。
对于国际化,中国彩电厂家还需加紧全球布局。“这只是时机的问题。”负责海信海外市场的林澜副总裁认为,现在正是海外收购的大好时机,海信正计划在非洲等地收购一些彩电工厂或者自己建厂。海信集团2009年的战略布局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升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现在是不惜一切保外销。”林澜此时的责任重大,因为海信上下形成了共识。
只有谋得了全球彩电市场的巨头地位,才有可能不被轻易打倒。这一点对于现今靠制造规模取胜的中国彩电业来说,才是最关键的。林澜认为现在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彩电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还是价格,将来会逐渐形成产品差异,最终在品牌上竞争。
至于繁盛的国内市场,就像马成之所言是刻意填平的下坡路,本来可以通过急速的下坡获得更大的上坡动力,如今却看不到上坡的路了,因此不能寄望太多,更不是彩电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