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减小背光源的厚度使得显示模块变得更薄,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今后,这种显示模块的厚度甚至可以被控制在10mm以下,但前提是,必须要找到CCFL背光源的替代品。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背光源可以对传统的CCFL背光进行取代,包括侧光式的CCFL背光源、侧光式白光LED和直下式白光LED。而其中最早被投入使用的则是侧光式CCFFL背光。
相比于直下式,这种侧光式背光是将光源配置在屏幕边缘,接下来利用导光板将其转换成显示屏背面的面光源。不过,这种背光模式一般被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当中,它的确是比直下式更容易控制显示模块的厚度。同直下式相比,侧光式的亮度难以提高,因此,在要求更高亮度的大型电视中,几乎没有采用侧光式的产品。
不过,为了实现超薄化的目标,大型液晶电视还是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式。早在FPD International 2007展会上,多摩公司就展出了32英寸的侧光式背光源,其厚度就只有12mm。
该产品中共使用了12支CCFL,亮度为8000cd/m2,功耗则是95W。
为了解决亮度低的问题,多摩公司还采取了一些优化措施,包括优化CCFL的布局设计并重新选择光学元器件等,以提高其发光效率;改进CCFL外围的散热结构,以避免CCFL的发光效率下降。
不过,随着电视屏幕尺寸的增加,背光亮度的提高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对CCFL背光进行优化的同时,还不得不考虑新型的背光源,那便是LED背光。
我们知道,LED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彩色饱和度高、体积小、耐震动、耐冲击、不含有毒物质、低压供电、对人体安全、寿命超长等优势。如果可以将光源从CCFL改为白光LED,背光厚度还能进一步减小。
先以侧光式的白光LED为例,LED背光源本身的体积就比CCFL小,侧光式导光板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厚度;如果采用了直下式的白光LED,由于利用了LED本身体积很小的优点,厂商就能轻松配置大量的白光LED,以形成接近于面光源的背光,即使很靠近显示屏,亮斑也不会明显。
这些年,液晶电视厂商都以LED背光作为提高产品色彩表现能力的敲门砖,但LED还不知不觉成为液晶电视实现超薄化的有效武器。这是因为LED背光可以进行区域控制,就是能配合显示的图像对个别或每个区域的LED进行点亮控制。引人这种控制方式后,就可以获得提高对比度以及降低功耗等优点。
所以说,不论采用直下式还是应用侧光式,LED背光毫无疑问都是液晶电视实现超薄化道路上的助推器,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液晶电视的最佳候选背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