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成本较高 普及进展较慢
价格永远是一款产品能否得到普及的重要考量标准,目前蓝光影碟等影音制品基本保持在200元左右的售价,再加之蓝光播放器与高清电视的整套支出成本,使其普及的消费成本支出相较DVD解决方案高出太多。根据Nielsen VideoScan的统计数据,截止至2008年9月,当月蓝光市场占有率仅8%,也许国外市场统计的数字还能让你满意;但国内市场的蓝光推进速度非常缓慢,目前蓝光片源提供商仅泰盛文化一家。
国内首家 泰盛蓝光影碟专卖店百思买开业(详细内容)
从目前国内较为普及的高清片源解决方案来看,2008年正式开播的无线数字高清信号是一种较为积极的解决方案,但普及度还有待发展;而更多取自网络的蓝光电影虽被不少高清论坛及玩家所推崇,但这种“享受”的前提是使用者需要具备足够的硬件知识及漫长的下载时间,不具备该类产品在普及化过程中所必需的便利性,仅仅只是“一时之计”,也是无奈之举。
光存储解决方案初显疲态
由于网络共享资源的爆发性增长,更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基于网络平台或下载的应用软件。最鲜明的一个例子是,PC系统硬件中光驱使用率的日趋下降,不少轻便商务笔记本首当其冲将光驱“精简”,不少公司在采购部分办公PC设备时,直接取消购置光驱设备,更多资源的交互则通过局域网;而此前安装操作系统时必须使用光驱的操作,同时也逐步被操作更为便捷的GHOST等系统备份/恢复软件取代。
我们真的还需要光驱产品吗?
上面所说的仅仅由于光存储在使用便捷性上逐渐显露出的弊端,而真正撼动光存储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原本拥有的容量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相关内容笔者已在首页有所例举,这里不再赘述。(可点击这里回看)
网络下载应用日趋普及
由于光盘具有物理实体这一限定因素,与网络共享的便利性不可相提并论;即便有望取代光存储方案的闪存半导体,在共享便捷性方面也无法与网络媲美。而目前困扰高清内容在网络发展基本有两大因素,世界各地的传输带宽层次不齐,一部高清片长达数十消失的下载时间还远没有达到普通用户所能程度;而版权保护及各位利益问题,从更多程度上阻碍着高清内容的传播。但随着网络化的大势所趋,即使受保护的版权内容还无法大规模展开,但网络已是蓝光BDA阵营所无法回避的一个对手。